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推书《悲惨世界》:念佛即佛,念魔即魔

推书《悲惨世界》:念佛即佛,念魔即魔

源自星光不问思文群,新人推书。

文/夏天的风

以前无聊的时候,看百里挑一。有一次骆新老师在主持节目时,说到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在《悲惨世界》里有一句话,那天送给在场的各位的和电视机前的女性朋友,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寄托往往意味着断送。我很喜欢,印象深刻。后来换了工作,在新单位的图书室发现雨果先生的这部《悲惨世界》。骆新老师引用的那句话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彼时又恰逢心情处于低谷和浮躁,便顺手带回了家。

全书1400多页,洋洋洒洒,百万余字。如果我从某个书店或者网站上看到这本书,即便被夸得天花乱坠,也难保会动心。可是,缘分就这样,悄然而至的时候,才终觉命运插手的魅力。为了一句话或者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兴致,去探索某一庞大的整体,兴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给这样一篇巨作写推书,真的很难下笔,更何况读的不精,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雨果在这篇小说中描写的不单单是人物,他加进去大量的法国历史生活百态,有滑铁卢战争,大革命时期的状况,巴黎人民起义,修道院,黑话,巴黎流浪儿,巴黎下水道,街垒等等数不胜数的社会细节和生活百态。看这本书,就如同你去望一眼大海,回头人家问你大海什么样子,你只能说:波澜壮阔。你很难去形容它曾经收纳多少河流,涌起的浪有多么有力,安静的时候又多么动人心魄,里面有多少小角色在生活,有阳光的时候又是多么的耀眼。初读《悲惨世界》给我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浩瀚无边。

为了这部书,雨果前后构思了40年,到晚年才完成。他自称这是“一部宗教作品”。我想,没有任何总结性的语言会比雨果本人对这部书的总结更加精妙和简练了:此刻读者手边的这部书,中间不论有怎样的间断、例外或欠缺,从头到尾,从整体到细节都是从恶走向善,从不公正到公正,从假到真,从黑夜到天明,从欲望到良心,从腐化到生活,从兽行到责任,从地狱到天堂,从虚无到上帝。它的出发点是物质,终止处是心灵;它由七头蛇开始,以天使告终。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无意逛帖子,看到有人说在《飘》这本书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她翻开桌上的小说《悲惨世界》,开始念了起来。这是一本南方军官都喜爱的小说,他们亲切地称这本书为:不悲惨的书(没熟读《飘》,尚未证实这句话的出处是否正确)。对,这本书即便是一本各种人物悲惨命运的素描,但并不代表它是个悲剧。我们愿意从这本书中看到感动和希望,是因为我们生而为人性本善,并且相信信仰和教育能改变世界。若从心里治愈方面讲,这本书能让你看到的各种积极的能量,各取所需。

再来讲讲书吧。毫无疑问,书的主线是冉阿让的命运,贯穿始终。因为篇幅过长,网上关于冉阿让的人性所散发的光辉描写已经非常多,在此不再多做描述和评论。把冉阿让从地狱边缘拯救的米里哀主教,是悲惨世界中神话的人物,也算得上雨果这部书宗教意义上的悲悯的救世主。不过我最佩服和震撼的,还是冉阿让。他被社会所抛弃,又因上帝的点化重拾了信仰和仁爱,在释放后的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一次选择里,都能够战胜曾经带他入地狱的那种经历和魔区,每一次内心挣扎后的奋不顾身,都是为了别人。古德云“念佛即佛,念魔即魔”。放开一切对你不公的事,放松极端的执念,你在宽恕他人的同时,也在拯救自己。(这里并带推荐一篇文章,是我很早的时候上网看到的,来自于李雪爱与自由的博客《我是多么幸运》)

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角色值得甄读。其中有一个小人物我特别的喜欢,他就是法国流浪儿的代表,小伽弗洛什。书中对他的描写篇幅不多,但却生动细致。小伽弗洛什出场时已经是地道的法国巴黎流浪儿,他已在社会的夹缝中生活了十几年。在他短暂的生命中,昙花一现的出场里,不悲不急不躁,雨果给予他的描述和篇幅相对整部书来说,也很简短,但相当精彩。以下为几点摘抄。

“他并不是没有父母。不过他的父亲不关心他,他的母亲也毫不爱他。

这孩子从来就只觉得街上才是他安身的地方。铺路的石块也不及他母亲的心肠硬。

他的父母早已一脚把他踢进了人生。

他也毫不在乎地飞走了。

那是一个爱吵闹、脸色发青、轻捷、机警、贫嘴、神气灵活而又有病态的孩子。他去去,来来,唱唱,作掷钱游戏,掏水沟,偶尔偷点小东西,不过只是和小猫小雀那样,偷着玩儿,人家叫他小淘气,他便笑,叫他流氓,便生气。他没有住处,没有面包,没有火,没有温暖,但是他快乐,因为他自由。

不过,那孩子尽管无依无靠,每隔两三个月,却也偶尔会说:“哎,我要去看看妈妈!”于是他离开了大路、马戏场、圣马尔丹门,走下河沿,过了桥,进了郊区,走过妇女救济院,到了什么地方呢?恰恰是读者所熟悉的那道双号门,五〇一五二号,戈尔博老屋。

这一家便是那快乐的赤脚小孩的家。他到了那里,看见的只是穷相、苦相,更难受的是见不着一点笑容,他感到的只是炉膛里的冷气和亲人心里的冷气。他走进去时别人问他:“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街上来。”他离开时别人问他:“你到哪里去?”他回答说:“到街上去。”他母亲还对他说:“你来这儿干什么?”

那孩子就这样生活在缺乏爱的状态中,有如地窖中萎黄的草。他并不因此感到伤心,也不埋怨任何人。他根本不知道父母究竟应当是怎样的。

尽管如此,他母亲是爱他的两个姐姐的。”

书中对伽佛洛什的描写是动人的,特别是他那种乐观自由的精神。在他参加街垒战役中,还有一段描写:

“他在这里,仿佛给所有人带来了鼓舞,他有刺激针么?当然有,就是他的贫穷。他有翅膀么?当然有,就是他的快乐。伽弗洛什就是一股旋风,无处不见他的身影,无处不闻他的声音。”

罪恶环境中的束缚是罪恶的滋生土壤,良好环境中的引导是教养的不断提升,对于不良的环境,放任兴许还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对于小伽弗洛什来说,夹缝中、大街上的生活至少是自由的。他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在父母的庇护和疼爱下生活过,可能也谈不上什么教养。但是他还是多多少少分得清善与恶,救过他的父亲,收留过他的弟弟,他还知道并热爱自由,愿意为自己想做的事情跑趟腿儿,这兴许才是人最初的、原始的本质。

书前后看了不到两个月,深为震撼。我看的书不多,在仅有的这些书中,也有很多让我敬佩和感动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悲惨世界》就是我的圣经,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那些浮躁的心情,想不开的心结,在看过这本书以后,都得到了沉淀。悲惨世界让我觉得,只有人类的苦难才称得上是苦难,我们个人小小的悲欢荣辱,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自我做茧的束缚。没有什么是过不去又放不下的。也没有什么能让我们不去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星光不问记:我喜欢这样的推书,从心出发,得偿所愿。这样的巨著就是有以一顶百的震撼力。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