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前不久,地球村发生了一起震惊村民的事件,是说中国常州某27岁女子,通宵玩机,不幸猝死,死前的手机屏上,居然还停留在了淘宝的界面。另外,又有一则新闻报道,说在长深高速公路上,某轿车突然爆胎,丈夫下车修理,妻子则在一旁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不幸被撞身亡。

对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粗暴却又无比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手机,这两位女子都能够活得好好的,过着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然而,手机真是以上事件的幕后元凶么?我想,不管是柯南来华,还是狄仁杰在世,都未必会同意。

众所周知,如今的手机,就像是三百年前发明的避孕套一样,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打个简单的比方吧,现在的00后,对笔友这种生物,恐怕已经像是对四大天王或音乐磁带一样无比陌生了吧。想当初,还在念中学的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一个笔友,就像现在某些有钱人圈养小三一样,是一种时尚而且长脸的标配。

记得那时,语文课代表的文笔特别好,每次作文都拿高分,让众“被代表”的同学望尘莫及。究其原因,正是因为那时,这花心大萝卜居然有七八个笔友,而且还跨越中华各省,最远的甚至去到新加坡。

后来,笔友就慢慢就变成了Q友,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当年的异地恋之间,除了喜欢熬电话粥之外,云信传书依旧是经常干的事。我曾经在大学时给初恋女友情深意切地写了几百个回合,可却依旧未能留住其芳心——也不知道是我文情不好,还是说真爱跟好戏一样,总是躲在了后头。反观现在,小年轻们谈恋爱,基本上含蓄的话都是QQ微信搞定,既快捷又环保,另外要是一不小心分手了还不麻烦,直接删除记录即可,连信都不需要烧。

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谈到了一种别说00后就算是80后也闻所未闻的职业——信客。余老说他们家乡曾经有一个老信客,几十年来,风风雨雨地,不辞劳苦地,为村民爬山涉水地服务,结果有一天突然就失业了。

原因是有一回上班,被人诬陷,说他带的东西少了,结果老信客百口难辩,被迫下岗——因为这一行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誉。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有了信誉,这老哥也会很快就湮没进历史中,只因千山万水地不要命奔袭,到头来却抵不过一台100元不到的功能机。说到这,古希腊那位从马拉松跑回雅典的哥们一定会深有同感。

作家冯唐曾在《放下手机,去空气里跑跑》谈到,跑步救过他老人家三次命,所以建议我们放下手机,多出去跑跑。对此,我是深表认同的——但却是对于后半句。毫无疑问,运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性价比的养生术。我个人踢了十几年的足球,至今连医院的大门在哪都不太知道。李开复最近大病归来,不再谈《世界因你而不同》,谈的更多的是《向死而生》,并且不厌其烦地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

至于前半句,我是这样想的,去空气里跑跑固然重要,但如果一边跑步一边拿手机听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嘛。听到雷鬼或摇滚音乐时,没准还跑得更欢呢。抑或是,在手机里装一个app,记录自己的跑步轨迹,供下次参考。当然,也可直接分享给朋友,运气好的话,还能拉上某位女神一起跑,名副其实地追女仔,何乐而不为?

据我所知,当代中国公民的素质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君不见,市面上无所不在的低头族:从地铁到厕所,从约炮上床到炮后床上……很多人不管对面有没有人,都习惯性低头表示“谦逊”,可谓是深得儒家文化之精髓。

说到这,肯定又有朋友要抱怨了,正因为如此,大家才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不爱互相搭理了,也越来越独乐乐地拒人以千里了……说得好像不看手机就会腻在一起唠大嗑似的,而且当下这么多丑恶的社会现象,正是通过手机才曝光于天下,也因此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

另一方面,低头族的出现,也说明人们更珍惜碎片化时间了。据《哈佛商业评论》研究报道,对于碎片化时间使用的有效性,将会是成功人士与普通职员的重大差别。换句话来说,虽然大家都在低头,可你在追欧巴韩剧或花千骨神剧,人家在看书“涨姿势”;你在跟女神微聊得不亦乐乎,人家在竭力拓展自己的工作人脉……长期以往,高下必分——当然,像成功这种事情嘛,还是人各有志,开心就好。

除此之外,还有的朋友会说,都是因为手机,如今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都变少了,朋友之间好不容易聚个会,也都在埋头看机。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是以wifi发射器为核心,各自为阵,甚至还把孩子晾一边——对此,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呢?

乐嘉在《本色》里说过,红色性格的人很喜欢跟人分享和沟通,而且他们基本上不能理解“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却沉默不语的”蓝色性格的人。也就是说,红色性格者是不能满足于手机社交的,他们天生喜欢交流,不管通过手机还面对面。相反,如果是蓝色性格的朋友,本身就不爱吱声(比如说我这样的),即便你没收他手机,还是无济于事。没准人家有了手机后,还可以通过文字说上几句心坎话呢。

再说了,即便是手机本身,对于人际交往的提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拿我自己来说吧,以前一周难得打一次电话回老家,还像用剩的牙膏一样挤不出几句,完了电话费还老贵,现在每天在家连上wifi,有空无聊就视频一下,跟我老爸的感情一夜之间回到了大学前,连他偷偷瞒着我妈买了什么股票都一清二楚。

营销界的朋友都了解——股民们肯定也不陌生,互联网+的世代已经到来了。这股迎面而来的趋势,就像是若干年前的互联网一样,正随风潜入夜地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点滴。

所谓的互联网+,跟没“加”的那个的最大区别就是互联网移动化了,若要移动,作为载体的手机自然不可或缺。

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小微一大早从手机的音乐中醒来,然后就着音乐换好衣裳,慢悠悠地出了门,坐上用滴滴App叫的taxi,路上再用手机看看电子书和朋友圈,去到公司,在楼下的便利店用支付宝买了一份早餐。紧跟者上到写字楼坐班,期间闷的时候悄悄用手机看了回股票,并简单地高抛低吸了一下。

中午下了班,再用App团购了一份美味实惠的午餐。吃完继续回去苦干,等干到下午三点多发困时,又用手机偷偷上淘宝,给女朋友买了一份生日礼物……

试问,倘若没有了手机,小微的生活将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其实,这只是移动互联网的冰川一角,更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生,所以从必要性来看,手机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佛语有曰: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所以说,如果未曾被“手机控”过,又如何知晓手机之利弊?正所谓“心中无机,用了又何妨?”,须知手机绝非洪水猛兽,亦非牛鬼蛇神,甚至连双刃剑都算不上。

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手机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工具,只是提供了多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而已。对于手机,或许我们应该有大禹治水的理念:疏而不堵;也应该有对待同性恋的精神:兼爱无差。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对待老祖宗文化的官方指导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让机不离手的同时见机行事,继而不失时机地拥抱那更加智能的未来。

星光不问记:各种控的出现都是对以前生活习惯的某种颠覆,尤其是个性化器物的出现,以个体为中心的应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器的精致是因为器本身加入了更多人类情感,这让人更迷恋器的本身了。几乎没有人能逃离每一场技术的革命,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好手中的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绑架,成为它的奴隶。离开器,必须找到器之上的道,就像我们要不是相机而要记录此刻的时光,所谓君子不器是也。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