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一味追求完美,其实害人不浅

一味追求完美,其实害人不浅

推书/孙建伟

一个期待自己“完美”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拥有更多成长和更大格局:成长一定是基于“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基础之上,是持续发生的,而不是一开始就瞄准了完美无缺。

本文选自新精英资深生涯咨询师赵昂的新书《在人生拐角处》,黑天鹅图书(ID:htebook)出品。

所谓陷阱,就是看上去没什么危险性,但是很容易害人掉进去的圈套。

做咨询的时候,经常听有人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者,因为追求完美而一直纠结,因为追求完美而拖延,因为追求完美而耽误发展时机。听得多了,我就开始思考了:完美,这究竟是怎样一种陷阱?竟然会在职业发展期反复出现,而且害人不浅。

完美是一种妄想

张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把几乎所有对于完美的追求集于一身。她是一位30出头的女士,做快消品行业的猎头,来找我做咨询是因为出现了一个令她纠结的选择:一个朋友想拉她一起创业,做教育培训行业。她问我:要不要去?

我问她:你都考虑过哪些因素呢?

张平说自己其实是蛮喜欢教育培训行业的,而且一直也在关注,但是关注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看懂发展前景。自己目前的工作还算稳定,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出去创业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风险和损失。

唯一的缺憾是:创业本来令人兴奋,但这个机会看上去却不是那么完美,风险与机遇并存,自己进入之后真能如想象的那般成功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要不要创业的问题,转化成了对创业风险评估的问题。

“现在的把握有多大?”我问了一个她一定想过的问题。

“六成?七成?我还不好说。”张平显得有点没底气。

我问张平:“创业把握是多大的时候,你就能够欣然接受,毅然决断了?”

“这个,”张平迟疑了,“还真的没有想过。”

犹豫了一会儿,张平说:“怎么也得达到八成把握了,我才敢创业吧。”

创业有风险,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每个人都有其风险承受度,评估下,能为风险买单则入,不能承担就干脆断了创业的念想。这个风险承受度与资源相关,与经验相关,还与胆识和魄力相关。

然而,明知有风险,却对结果依然有着绝对完美的期待,就会对选择犹豫不决,告诉自己,不够完美。这样的期待不是真的期待,而只是一种妄想,超出目前资源能及的妄想,超出客观事实可确定的妄想。这样的妄想往往是一种逃避,由恐惧生出来的逃避,然后逃到完美那里,把自己掩藏起来。

既然对风险有恐惧,为什么还想创业呢?

我想知道,在逃避什么?

成长的不完美

我问张平:“听上去你的职业、生活状态似乎不错,为什么还要创业呢?”

张平就开始了抱怨:现在的工作让她感觉太没意义了,都是非常烦琐的内容,做的时间久了,缺乏挑战性。希望通过创业这种有挑战的事情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追求更多成长,更大格局,从而实现完美。

为了自己的完美,去追求一种实现完美的路径,却因为这种路径的最后结果可能不完美而受阻。好绕的逻辑啊!

但是知道了根源,问题也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一个期待自己“完美”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拥有更多成长和更大格局:成长一定是基于“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基础之上,是持续发生的,而不是一开始就瞄准了完美无缺。

我们是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人?完美倾向折磨得他们谨小慎微,精疲力竭,苦大仇深。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对吗?希望做得更好是对自己有要求啊。这正是“完美主义者”用来欺骗自己的借口,这是两回事:对自己有要求,不断追求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境界,那是精进。精进不是以完美为目标的,而是以更好来要求自己的。

所谓追求完美其实是在与事实较劲,与自己较劲,是以消灭缺陷为目标的。很多缺陷可以消灭,更多的缺陷,其实只是优势和资源的另外一面罢了,消灭缺陷,就是在消灭可能。

随着我和张平的咨询继续深入,她慢慢接受了对于格局的突破需要更多关注兴趣优势,而不是盯着自己的限制和不足。

于是,最开始咨询的问题,是否接受朋友的邀请去创业,开始转化为:如何才能提升自己,持续成长?

至于创业,张平希望以成长的态度来看待。

计划要一步一步实现

持续成长,要看张平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和兴趣的特点了。

“我更加关注自我的内在成长,关注人,喜欢做助人的事情。”张平忽然想到了什么,“职业生涯规划就似乎不错哦?”

成长性、价值感、持续创新、资源整合和迁移等,一路分析出来,张平似乎还真的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师作为自己探索的一个方向。

她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不知道怎么处理主业和副业之间的关系。在猎头公司自己是一个合伙人,在职业规划行业还是个新兵,做起来也必然会占大量的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是新的完美主义,执行中的完美主义会把所有事情集中在一起,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我问她:你是不是期待这样一个结果,既能把现在的本职工作做好,又能创业成功,然后实现华丽转身,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成就感爆棚,物质精神双丰收?而且还在同时实现?

这样的场景太好了,张平不禁笑了,是不是有点贪心了?

不是贪心,是会带来焦虑和拖延。一切设想得太完美,就会因为难以达到预期而迟迟不能行动。把所有事情集中在一起,就会让人产生焦虑感。

处理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用阶段性的思维来各个击破,每个阶段找到一个重点,一个一个来。

当我们一起把一个三年的实施计划定下来的时候,张平立刻就释然了:原来是可以在三年里逐步实现的,那我就没问题了。

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拖延,知道自己有选择焦虑,知道自己优柔寡断,甚至还有些表面上深恶痛绝,而内心喜不自胜地标榜自己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是,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所谓完美,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似高尚的借口而已。完美,不仅是贪婪,还是恐惧,是缺乏接纳和改变的勇气。

既然完美的根源在于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恐惧。消除恐惧,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直面困难,直接解决问题。当然,前提是要先分析出来恐惧是什么。比如张平就是担心创业结果未知,担心自己没有成长,担心自己平衡不了主业和副业。既然这些担心都在这里,那就看一看,哪些是可以解决的:要提升创业结果的确定性,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业能力,积累资源;希望成长,就要有方向地提升;平衡主业和副业,就要增加投入的资源。不回避问题,是一个面对恐惧的基本态度。

方法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接纳它们。或许有完人,但总是“别人家的”。接纳需要的不是胸怀,而是智慧,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个体可能性的希冀。开始接纳的时候,一个人就开始了与环境的融合和对自我的真正关注。世界本来就很完美了,缺陷也是完美的一部分。

执着于追求完美,会让本可以璀璨各异的职业生涯到处是陷阱,而任何一个完美的陷阱都可以让人难以自拔。在“追求完美”这个自欺欺人的幌子背后,你有面对恐惧的勇气吗?

【转弯看见】

完美主义是一种听上去“不那么有害”的思维模式,有人甚至会拿来给拖延遮羞,实则是对于目标的贪婪和自己无能的恐惧。克服的方法有两种:回到目标问本心,在本心那里,目标就多样了;执行计划加时间,如果不是一蹴而就,就切分到最近可以开始的行动。


《在人生拐角处》

一本未出版先火起来的书,收费案例数涯导师32个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答案;畅销书作者古典、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自我管理大牛战隼鼎力推荐!随书赠送新精英3000份超值课程代金券

本文选自《在人生拐角处》,黑天鹅图书(ID:htebook)出品。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