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人类对一切都能自圆其说的原因:认知失调

人类对一切都能自圆其说的原因:认知失调

整理自网络:

苏丹南部的努埃尔人和丁卡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殊习俗。这两个主要靠畜牧为生的非洲部落都会在小孩的门牙一长出来后就将之拔掉,一般是拔掉上面的两颗和下面的四到六颗。用鱼钩拔牙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让所有的部落成员都明显地下巴松弛,而且说话有些困难。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这种做法大概开始于很久以前,当时破伤风在中非地区非常猖獗。破伤风会让人“牙关紧锁”,但是如果把门牙拔掉,即使感染上这种疾病的孩子咬紧牙关也可以向其嘴中灌入流食。虽然苏丹南部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破伤风了,但努埃尔人和丁卡人仍然保留着拔掉孩子门牙的习俗。事实上,他们认为松弛的下巴和下垂的嘴唇很好看。他们说有门牙的人看上去像豺狼。

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什和埃利奥特•阿伦森在他们的新书《犯错了,但不是我犯的》中说,这种奇怪的风俗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当两种重要的信念、态度或者看法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一种极端的心理不适感。人类不能长时间地忍受这种不协调,所以他们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者态度来缓解这种不适感。在努埃尔人和丁卡人的例子中,他们“选择”认为没有门牙在审美上来说是令人愉悦的,以此说明他们给孩子带来这种痛苦是正确的。

在嘲笑这种习俗原始或者野蛮之前,想想离我们更近一点的例子。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一些悲情的人物,这些人也许是我们的亲戚,也许是我们的朋友,也许只是无甚相关的人生过客。他们屡受欺负,却始终执迷不悟。

最典型的故事,就是一个痴心女子,爱上了一个薄情郎,男人满口谎言,轻予承诺,但屡次跳票,让女子一再受骗,堕胎了无数次,却始终苦苦等待男子的回心转意。

另外一个实例:刮刮乐诈财事件。故事很老套,总是某个苦主,在某个不幸的时刻,捡到了一张印刷拙劣的彩票,苦主一刮,哇!不得了,得了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大奖——好运竟然从天上掉下来,挡都挡不住,赶紧打电话去询问——一问,对方也是满口恭喜,但是,最后还是落下一句:请先缴所得税金。税金数目不大,为了大奖,自然得赶紧缴。然而,尽管缴了,钱还是没有,急急忙忙地再问,说要缴入会金——就这样,大奖一直没到手,小钱却一直付呀付。到最后,被榨得干干净净。

这两个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背后的原因,就是传说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又称认知行为失调理论。

但是,有些时候,行为却可以反过来引导认知。这就是说:因为我们先做了,我们只好改变我们的观念。为什么呢?认知行为失调理论告诉我们:认知一旦跟行为脱节时,我们就会感到焦虑,例如:我们买了一件衣服,回家一穿,却发现不好看,我们自然很痛苦,因为我们认知衣服是不好的,我们却买了,认知跟行为失调了,我们的举动彷佛告诉我们:自己是个大呆瓜。

这就是敝帚自珍的道理。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却也会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为的就是不要让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发生失调。

回头看看先前的例子,一个女子选择了一个烂人,所有的亲友可能都劝告她,但她终究选他了。等到激情过去,烂人开始原形毕露,这下惨了,女子怎么自圆其说?她牺牲了亲情、友情,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她当然不能接受,不能改变对方之下,她只好改变自己的认知,她得说服自己,那男的虽烂,但是还有可取之处。等到女子为男人牺牲更多时,她就更不能放弃了,这就像股票套牢的观念一样——都套那么多了,万万不能卖,一卖就损失惨重,所以只好牢牢地抱着,眼睁睁看着股价一直下跌。

刮刮乐也是这样。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无法接受自己受骗的事实,所以,他就得穷究各种可能,来让自己相信这不是一场骗局。因为聪明,所以说服自己的功力就越高,被骗的金额就越大;金额越大,就更无法接受这是一场骗局。

很奥妙吧?这就是认知行为失调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只要有办法让别人吃了我们的亏,他就得努力来为我们讲话,不然,就证明他自己是个笨蛋或无能的人。就像我们开车,被一辆车子无理地超车,我们一定会想:对方可能有急事,所以才开这么快,有了这个解释,我们不爽的心情才得到纾解——好笑吧?被无理超车,还得为对方解释,否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

事实上,正如塔夫里什和阿伦森所表明的那样,为了消除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感,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领域是我们不会“把事情摆平”的。

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一致性理论的一种,它是由阿伦森的导师利昂•费斯廷格在1956年首次于其著作《当预言失灵》中提出了此一理论,其观察幽浮末日教派的成员们对这种反直觉信仰的坚持,以及其领导人的预言失败后,改信人数的增加。因为地球灭亡的预言失败,“预期落空”增加了认知间的失调,结果使得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的成员们,为了减缓此一心理失调而改去接受新的预言;亦即,外星人已经因为他们而饶恕了这个星球。

虽然这一理论很有力,但费斯廷格从来没有阐明为什么认知失调会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者,为什么这种不适感会促使我们改变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这种不适感或心理冲突泰然处之。新一代的心理学家正在把这一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探讨我们一些奇怪的看法或者做法背后的原因。一些科学家甚至已经从复杂的神经化学的角度探索这种心理上的不适感和自圆其说的行为。

这种失调理论的修正者之一是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的心理学家埃迪•哈蒙-琼斯,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试验。在他看来,冲突的不仅仅是抽象的 “认知”。哈蒙-琼斯认为,失调基本上是行动上的,特别是在我们每天的决策、选择和承诺上。每当生活迫使我们选择一条道路,但我们又不能完全肯定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历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换句话说,当我们作出重要决定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会本能地找出证据,证明我们做了一件聪明事。

如果你作出了一个真的很糟糕的选择,而你又无法隐瞒,你会怎么办?我们的思维应对一个巨大错误时采取什么战略?正如塔夫里什和阿伦森指出的那样,从基辛格到里根,再到足球明星里比和冈萨雷斯,这些公众人物都选择一个简单的短语来规避责任——犯错了。但是,同样普遍的是,不愿意坦白地承认错误的人们,一旦他们的信念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们反而会更加坚持自己的信念。

认知行为失调理论指出了人们越陷越深的心理,很多患者就是身陷其中,而痛苦不堪。这现象是很难打破的,除非,你我都能对之有充分认识,及早防备,否则不管你再聪明,一旦陷入自欺的死胡同,一样很难自拔。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