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我是如何出版第一本书的?

我是如何出版第一本书的?

《写不完的纯粹:他们改变了晚清民国史》送书活动获奖名单

书名:写不完的纯粹:他们改变了晚清民国史

作者:潘竞贤(笔名:咸泡饭)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2月

内容简介:

本书轻轻擦拭掉时间的尘埃,以简洁、洗练的笔法,再现了晚清民国这段历史区间里,那些纯粹的人、做的纯粹的事。革命家、实业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各种家,“家”未必就是腕儿;闹革命、搞暗杀、做实业、建学堂、办报纸、写文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作者用白描的笔法,不偏不倚,不歌颂,不抹黑,只勾勒。用丰富、真实的历史细节告诉你,所有推动历史进程的人,都值得被认真书写。

《写不完的纯粹》封面

获奖名单:

新浪微博ID:

七月多多洛、数轴上的有理数、bayfreedom、长安汉月、陇上洮阳、古来客栈、Linda爱大米、方慕水

豆瓣ID:

军中风流才子、九龙天、长风未央咖啡室、向子非鱼、李朴哲、方木鱼、张帮俊、观自在

获奖的亲们请把邮寄方式发到229417389@qq.com,或者私信发给新浪微博ID:码字的咸泡饭。然后就坐等收书吧。

附:星光不问答应追加5本的ID:落微、锦瑟、Clark、周墨白、静_牧,你们5个把邮寄方式发到星光不问的邮件284430437@qq.com吧!

另外,由于名单公布延时了,深感抱歉,与大家分享一篇纯干货的文章:《我是如何出版第一本书的?》

我是如何出版第一本书的?

文:咸泡饭

写在前面的话:读了不少谈论写作和出版的文章,学习别人分享的经验,觉得受益。于是也想写一写自己的经验,可又诚惶诚恐。虽然码字数年,目前为止出过三本书,但要分享“成功经验”,实在是“怕怕的”(允许大叔卖个萌好吗)。后来一想:就根据切身经历,还原出版第一本书的过程,或许对尚未出书的朋友有些许借鉴之处。如此想着,这才敢提笔,写这篇文章。

1、再怎么准备都不过分

大四下半学期,我找到一份实习工作,成为公司职员,就是后来坚持了八年的一家管理培训和咨询公司(插播: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是前台的妹子真的很漂亮啦)。我刚开始的职位是“咨询事业部”的研发专员,具体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咨询方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份工作,没关系,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方案其实并不多,因为咨询事业部都是大单,但是大单也少,所以我主要的工作其实不是写方案,而是为公司整理教案。当时,公司有不少很厉害的培训师,公司要包装他们,另外也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提出以出书的方式把他们的课程内容固化下来。

我们部门的领导,也就是后来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的邵先生,是一位年轻的管理学者,当时他已经出版了两本管理类图书。为公司编书这件事,就是由他牵头做起来的。与他合作的编辑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徐编辑(机工社在经管领域还是蛮有份量的)。徐编辑正好在春光乍泄的时节来我们的地盘度假,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接上了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和编辑面谈,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在旁听,但收益匪浅。讨论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书的大致内容是否有市场需求,徐编辑非常认真地记笔记,把说定的事情记下来(这让我一个不记笔记的菜鸟情何以堪啊),她认为没有市场的选题就会直接否定,所以讨论的效率很高。一顿饭功夫,她和邵雨就敲定了书名和大纲,也就是说:书的大致内容出来了。

之后进入编写的环节。我先是阅读培训师的教案,再跟着培训师出差几趟,把他的课全程听几遍,这次总算做了详细的笔记,再买来相关领域的书二十多本,阅读消化,然后开始动笔。编写到半途,觉得有必要重新听课,又跟着培训师跑一趟,再听时真的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编写的第一本书一年后出版。虽然和我没半毛钱关系(署名什么的全没有我的份),但还是开心得屁滚尿流,特意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请店员敲一个藏书章,以作纪念。

写到这里,大家别以为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不是的!通过这本书,我大致了解出版的流程、书稿的组成部分、版税制等。更重要的是,我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徐编辑把我拉进一个出版编辑群,群里是各大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他们经常会发一些写书评的请求。当时我作为一个爱读书又有时间的人,理所当然写了不少书评。有些文章被媒体采纳,编辑觉得我写得不错,就加为好友,因此我认识多位编辑。当时,微博尚未普及,寻找编辑远没有现在这么便捷。

2、没有好的内容,一切都是扯淡

在咨询公司工作四年后,我正式成为一名咨询师。2012年夏天,公司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和一所大学联合办学。大学老师负责理论课的教学,我们公司包揽了所有职业培训和实习训练的课程。我被公司选为辅导员,常驻在大学校园,既给三十几位调皮又可爱的孩子们上课,又兼管他们的生活问题。联合办学进行到第二届时,我变得轻松起来,因为课程已经备好,一切驾轻就熟。我在学校里拥有一间单身宿舍和一间独立办公室,条件优渥,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

这时候,我滋生了出版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书的强烈愿望,而且是文学方面的书。虽然之前有过出书经历,但临到出自己的书,还是感觉无比艰难,不知从何下手。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是整理以前写的书稿。我一直在坚持写作,从读书时起,一直到现在,只要有灵感,就会提笔写作,这应该是我能出版一本书的根本原因。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坚持写下去,不管能否出版,因为写作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由于之前写了大量稿子,散文、小说、随笔,甚至还有诗歌,所以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我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被杂志刊载过。我不确定自己写得哪些文章好,所以干脆选出那些被期刊编辑看中的稿子。

整理之后,文档显示的字数为六万多,这当然不是一本书的合理字数,所以我又开启密集的写作模式。当时住在学校,每天早起跑步,中午吃过饭又外出散步,学校周边的风景很美,有一条长长的林荫道,还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没有课的时候,我就去里面散步,其实是在寻找灵感、构思文章,打好腹稿后,赶紧跑到办公室把文章写出来。我养成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的习惯,一旦有好的想法,赶紧记下来。智能手机普及后,就在手机上记录。

在写稿的同时,我开始思考图书选题的事情。我选的文章每篇大致2500字左右,都是有故事、有腔调的随笔(其他文章被狠心砍掉啦)。我想的书名是:自娱自乐。为了诠释书名,又想了一个副标题:乐子是自找的。我的本意是宣示一种自足、自信的生活方式,这个书名与书稿的内容是贴切的。

书稿进行到八万字的时候,我才有勇气开始联系编辑。后来正式出版时,书稿的实际字数是十二万字,而且又删掉一些不太满意的文章。书稿被我彻头彻尾修改三次,责编好奇地问:你的书稿咋没有错别字呢?我只想说:亲,书稿的每一个字我都撸过三次了,真心不容易有木有、有木有!

有投稿肯定就有拒稿。我把精心打磨的书稿发给之前认识的编辑看。有编辑问我:您出过书吗?我只好回复:没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怀疑他压根就没看书稿——凭什么给一个无名的作者出书?想想也是,完全找不到理由。出版社操作一本书,要投入人力和资金,把书做出来却无人问津,当然会亏本。所以我完全能理解那位编辑的冷淡,但我能做的只有拼命打磨书稿,让书的内容对得起死去的树。好的内容是作者的唯一资本,也是作者获得尊重的前提。没有自认为完美的书稿内容,就不要想着出版书了。

不要把拒稿太当一回事。每一家出版社都有其经营的重点和偏好,每一位编辑都有侧重的领域和感兴趣的范围,假如你写的是一本文学书,却投给一家经管类的出版社,那肯定会被拒稿;假如你写的是青春文学,却投给社科或历史类的编辑,那肯定也会遭遇拒稿。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每家出版社经营的领域、每位编辑侧重的范围,把书稿“嫁给”对口的出版社和编辑。其实也不难,多翻翻与你的作品同类的书就可以了,上面印着出版社名称和策划编辑的大名。你可以通过微博、邮箱或者电话找到他们。

3、一份书稿应该包含哪些部分

投稿、拒稿的过程,其实也是完善书稿的过程。我阅读了多家出版社的投稿要求,填写了不同的选题单,又根据编辑们对书稿提出的质疑,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我一直在增添内容。

有编辑觉得“自娱自乐”这个书名有点“负能量”,我又拟了多个备选书名,比如: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怎么温暖都不够、陶醉吧、大龄青年等。那段时间真的被书名折磨到了,吃饭睡觉想书名;举头望明月,低头想书名;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想书名。

这时候,我幸运地遇到了第一本书的责编君刘编辑(此处是凶猛的拥抱)。亲爱的刘编辑就在上文提到的编辑出版群里,我把书稿发给她,她说看过后再与我联系。我当时没抱什么希望(原谅我患上了被拒稿症),扭头去给熊孩子们上课了。第三天,我登录QQ,发现刘编辑的头像在闪动。她给我发来了消息:我喜欢你写的文章!她用了感叹号,天哪!我心里那个激动啊,浪里格朗,浪里格朗!看来出版有眉目了。我赶紧回复她。她先是肯定了我的书稿内容,随后提出修改建议,我觉得有道理,比如作者简介可以写得活泼一些,内容简介需要“更带劲”,书稿的主题应该更集中,最重要的一点——得起一个更完美的书名(请注意,她用的是“完美”,对书名的苛刻不能有一点点让步)。

紧接着,她提出签约书稿的一些条件,比如首印数量、版税点,我都照单答应。其实这些在我看来根本不重要,哪怕是一分钱没有,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毕竟自己是一个没有出过书的作者。与刘编辑的第一次交流,就这么愉快地结束。我清楚记得她的结束语:把书稿打磨到完美的程度,一次性通过选题会,我们没有第二次机会。我连忙回复好几个“好好好”。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都在亢奋中度过,在刘编辑的启发下,书稿的选题信息修改为:

丨内容简介丨

每天,基本上潜行在大都市的五脏六腑,用卑微的姿态伸出触觉,任凭时间无可救药地流逝。

每天,基本上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早上出去、晚上归来,苦逼的青年就变成了麻木的中年,悲惨的老年仿佛可以预见。你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不忍短暂的一生沦为四季的衍生品。

每天,基本上火急火燎,东奔西跑;或者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你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心里想着:呀,我这是在干嘛?

你的心里有纠结,有悲催,有迷惑,有惆怅,有向往。你坐而言却没有起而行,归根结底,你是叶公好龙。

你注定会在这本书里与自己狭路相逢,与熟悉的生活狭路相逢,与你的内心狭路相逢。作者和你一样,在万丈红尘里跌打滚爬,身心俱伤。你和他在书里相遇,然后一起搀扶着,找了一个地方坐下。他安静地抚摸伤口,与你娓娓而谈。他不是导师,也不是鸡汤,他只是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吐槽陪你领略风雨阳光。你或许会发现,他有智慧,有情怀,有洞察力,能治愈,可疗伤,这些他其实不怎么在意。他说:生活得有情趣,有格调,有诗意,这是我们至死不渝的追求。

他还告诉你: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值得你羡慕;你所经历的一切,都熠熠闪光。

丨作者简介丨

咸泡饭,自由撰稿人。

基本上是个有贼心没贼胆的情种;

基本上算理想未泯仍需折腾的同志;

基本上是极度乐观的彻底悲观主义者;

基本上算没乐子就会缺氧的快乐依赖症患者。

仰望天空但不泪流满面,安分守己但睚眦必报,身在江湖但从不挨刀,无可救药地老去却永远年轻,因为看破看透所以更加珍惜。

曾为记者、人民教师、编剧、期刊编辑。后弃文从商,成了格子间里的猫头鹰,外表沉静、思想疯长,混过人人都是业务员的商报社、个个留着爆炸头的创意公司、贩卖思想的教育集团、在一家西装革履的外企干“人事”。

咸泡饭说,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低调。总以为悠悠岁月长,其实不过白驹过隙,繁花一季。他在朝生暮死之间,坦诚而骄傲地写下自己对周遭世界的所思所想。他展开身体,伸出细密敏感的触觉,感受生活馈赠的每一朵浪花。他或许忧伤,沉郁,但绝无一丝不恭。只因为,他的爱深沉。

咸泡饭还说,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人生。幸福那么多,不多不少,正正好。无论你是富甲天下、才貌双全、英明神武,还是与此相反,都不能免于磨难。因为磨难是成长的常态。他用了很长时间,参透此理,然后写下人生的七七四十九弯,九九八十一难,当然还有幸福、温暖、迷惘、焦心、爱情、纠结、悲催、诗意、情调、向往……其实,他只想说: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最应该感谢的是岁月。

这些文章,被朋友们拿去,散见于各种纸媒专栏。如今,又在朋友们的怂恿下,结集出版。整理故文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像个在沙滩上拾到宝贝的孩子,光阴并未如风般逝去,回首向来出,鸿爪雪泥,处处留情。于是,咸泡饭也矫情地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这是咸泡饭的首部专栏集。他说:如果我还有可能创造出一件对自己来说完美的东西,那么,只能是一本书了。他也许做到了。

另外,我还想了一句书封上的宣传语:生活就得有情趣,有格调,有诗意。

刘编辑觉得不错,打算用。

接下来,就是重中之重:书名。我想了十几个书名,都被否定掉。最后,还是放在扉页上的一首诗启发了我: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礼物》

我在QQ上给刘编辑发去新书名: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虽然隔着十万八千里,但我还是能感觉到刘编辑的心动了一下。她很快回了我一个拥抱的表情。她把新书名分享给营销编辑和发行的同事们看,得到的反馈是:能否再精炼一些,这样有利于后期的营销。于是刘编辑问我: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怎么样?我觉得意味不够足,“一个”其实有强调的作用,删掉很可惜。我把两个书名列出来,建一个群,让同事、学生们来投票,刘编辑也发动同事和朋友参与投票,结果是“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胜出,书名终于敲定。

在一个阳光肆意的下午,我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吧里最后一次修改好书稿,除了“序言”,还增加了一小段“后记”,之后终于放心地把书稿传给责编。五个月后,我拿到样书,开心如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4、给书加分的项目

请原谅我的完美强迫症吧。交稿后,我向刘编辑提出增加内页插画的请求,她立刻答应。我主动提出,插画由我请人画,费用我出。

之所以冒出这个想法,是因为我在豆瓣结识一位朋友,画插画的,很喜欢她的温暖画风,感觉和我想通过书传达的意思很贴合。与她商量后,我们一拍即合,她很快根据书稿内容画了一副,我很喜欢,传给刘编辑看,刘编辑却说:感觉风格不够突出。一盆冷水呀,我简直无颜再和插画师做朋友了,说完“抱歉”后,她反而爽快地说“没事,没事”。

李海鹏的《佛祖在一号线》这本书里,有何子健配的插画,画风简练、沉着,我也很喜欢,拍一张给刘编辑看,她也说喜欢。那时,微博已经普及,我正是通过微博联系上何子健的。第一次和他通电话,我用了“您”,有点紧张,说话都结结巴巴。子健说:别这么客气,不要说“您”了,大家都是同龄人。接下来沟通愉快,很快谈好合作,我把书稿发给他。约莫半个月后,他传来二十副插画,还有一张封面用图,漂亮极了。

 

写到这里,一看,已经五千多字,决定打住。大家如果觉得有所启发,我再写下一篇。祝大家不忘初心,坚持写作。

PS:觉得有所启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号:咸泡饭。我定期与大家分享。祝好,也写写星光不问兄!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