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云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老祖宗的话总是那么精炼而耐人寻味。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自我意识的丢弃,我们主动地或被迫地加入各种群,前几年是QQ群,这几年是微信群。哪个人如果不在四五个群里混,估计都不好意思给人说话,也估计会私底下反思自己是不是人缘有问题。

这些群,有同学群,小学的、初中的直至研究生甚或博士群;有工作群,基层员工群、中层员工群、高管群;有业务联系群,潜力客户群,一般客户群、铁杆客户群;有业余爱好群,读书群,摄影群、健身群、驴友群;有儿女学习群,班级群、校群、课外辅导班群。

有些群是我们主动添加的,更有些群是莫名被拉进的。看着自己突然出现在某个群里,心里有时会懊恼:为什么不经我同意就把我拉进群里?添加个好友还要经过允许呢,为何置身于这么陌生的群体可以不经允许?但是出于面子,我们不会发声,更不会主动退群,大不了当一个“沉默”的群员。

总之,各种各样的群环绕我们身边,我们享受群给我们带来信息的便捷,享受群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热闹,甚或通过群观察人性的复杂、生活的无聊或者有趣,同时也在不同群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或正襟危坐,或幽默风趣,或扮萌装傻。

于是,滴滴答答的群信息提示声不断响起,即使静音,还有可恶的红点点,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打开那个红点点,快速浏览一下信息。对我而言,看见那个红点点,如果不打开或者删除容忍它在首页简直是一种折磨。

就在这滴滴答答声中,我们的时间流逝了,我们会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心不在焉,会在看书的时候心怀浮躁,会在旅游的时候失却感悟。

我想我们关注群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一种认同感,是因为生活的平淡无趣,是因为源自体内的那种孤独。只是,谁发明的微信,他自己孤独,为何把我们在孤独的路上越领越远?

喧嚣过后,发觉自己真的像那个孩子,面对庞大的蓝色星球,渺小、孤单而忧伤。

 

其实发以上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今天的不愉快。

初中群应该是建立比较早的,因为大家共同的青涩少年经历,感觉很亲切。这个群也分外活跃,基本话题不断。我和其中几个同学关系较近,也会不断在上面发言,附和别人或者去找别人附和。

可是,随着同学队伍的壮大,很多曾经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一个个出现,叫不出名字的我们装作一直没忘,记不清面孔的我们热烈欢迎,而群里的内容也更见丰富,养生贴、鸡汤贴层出不断,恶俗的小视频比比皆是,惊悚的政治文章哗众取宠,更有一些人,视群为自家自留地,言语挑逗,打情骂俏,自认幽默风趣。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好吧,我承认我也不是什么多高尚的鸟。

因为我也曾经看得兴趣盎然,只要主角不是我。

今天在别的群看到关于“高考不公”的游行视频,这也是近段朋友圈的热点话题,一时兴起就转发出去,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好吧,咱小老百姓不谈政治,谈些风花雪月可好?谁知,这下一下引起了某些人的趣味,简直是空前热情,言语风骚,唉,唉,人家很纯洁的,不要再污了好不好,况且,同班时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又三十年未见,还没有和你熟悉到开这类玩笑的地步吧。于是转换话题、发红包闪人,然而,话题还在继续,污点依旧不断,本就对这些无聊的人、无聊的话极度反感的我愤然退群,然后叮嘱友别再理睬“污人”,有些人,是你越抗拒他越起劲。

退后,有些后悔,觉得自己这般退出是否有些窝囊,应该打场淋漓痛快的嘴仗才好,继而又觉得跟那些人计较不过是拉低自己,但终究心存恨意意难平。

给某个不喜欢的人发完短信,直接拉黑;友给我打电话,直接挂了;友不满,让我反思是不是有些过激,说我“精神洁癖”,说我任性。

好吧,我承认自己脾气一直很臭,一直没学会曲意逢迎。可是,我为何要逢迎,能获取营养,还是能心情愉悦?

也有友安慰:退就退吧。

谁知私下是不是也在感慨我的孩子气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况且我爱的、我喜欢的都有私信,为何要进入那个大染缸?

有些人既然从未熟悉,就让他一直陌生。

星光不问记:和菜头在他的《建群是一种瘾》提到了许多我认同的观点,所以,除非必要我不去加群,不在群里说话,或许这和我是倾听型人有关吧。

1.中国式社交喜欢拉圈子,开大趴,结识牛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社交方式,也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种社交方式。而且,要我说,持有这种想法的,最终往往会发现自己做了许多无效努力。

2.需不需要一群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大家建个群彼此砥砺,相互启发?不会的,真的不会,在那样的群里,只有每天吐槽发牢骚,相互发图片发段子,聊天打屁浪费光阴。所谓“彼此砥砺,相互启发”实在是太辛苦,所以一起虚度光阴大概是唯一合理的选项。

3.所有的问题在于:虚度光阴之后,别人是别人,你还是你,不会有丝毫的产出,也不会有丝毫的变化。所有人都说你是个热情的人,相当于在恋爱里对方盛赞你“是个好人”。我不认为和一堆人在一起,能够发生什么有效的社交,热闹不等于社交。

4.你有价值,不需要社交也有人一定要和你社交;你没有价值,满世界社交也没人记得你是谁。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我们满足于一群人热热闹闹挤在一起的时候,代价是燃烧我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时间。无论这个沙龙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空间,它们无非是在吞噬时间,满足内心的恐慌,以逃避孤独。

5.但孤独不就是我们的命数吗?绝大多数事情,绝大多数决策,绝大多数情感问题,都只可能在独处的时候解决,并没有谁能帮到你。人群里的温暖是一种幻像,虚妄到太真实,太亲切,太温暖,以至于人会对此成瘾,忘记了我们都是人世的空降兵,落地就被孤独包围,完全要靠自己求生是人生常态,且必须坦然接受。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