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刻画内心的《刀锋》

刻画内心的《刀锋》

文/Yoga

一个人改变自己到底有多难,这恐怕将会是困扰我一生的问题,我一直热衷于改变自己,并且寻找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始终却毫无变化,最起码在自己看来是这样的,我将毫无改变的归咎于自己的无知与堕落,不安于现状却习惯的享受安逸,毫无根据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漫无目的的追求却不持之以恒,这是致命的弱点。

经常反思自己到底为什么想要改变却一直无法付诸行动,内心明明拥有千百万种的想法却依然很平凡平淡和无趣的活着,日复一日。每天内心都吆喝着要做跟现在不一样的自己,却又被现实的压力打败,看,我总是这样,总是想要逃避于这个我不喜欢的社会秩序之外,渴望像那些自由的人一样生活着,不用考虑其他任何身边人的感受,无拘无束,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与精神世界。但却始终无法迈出那一步,拼命的在原地打转,这是我最可怜的一面。

习惯性的将自己想要培养的习惯和想要一直坚持的目标抛诸脑后,并给予他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断的用我不是达不成这个目标而是我的时间不够或者我又拥有了新的急需要完成的事情来将之前的目标给遗忘掉。这样做的后果我自始至终都一事无成,也完全找不到认不清真实的自己,所以我开始不断的用我很无力很无趣很庸庸碌碌来定位自己今后的人生,开始变的越来越悲观,甚至悲观到无法自拔的地步,但即使这样,我也豪无改变现状的动力,一直处于抱怨自己抱怨社会抱怨身边一切的状态中。

所以我爱拉里,我了解他越多就发现自己越想变成他,我对他印象最深之处是在故事开始时伊莎贝尔在为了装修房子而绞尽脑汁,不停的想要变换装修风格,在她妈妈不同意时,伊莎贝尔询问拉里的意见,而拉里在这时却说,姑妈明明住的很开心很舒适,为什么强求她换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呢,于是在刚开始,我就了解了拉里,并且很清楚的认识到拉里性格中的简单与天真,拉里的这一面,同样也是我最需要和最渴望的一面。

我想变成拉里,但却不可能变成他,我无法像他一样血液里都充满着勇气,他不拘束于生活中的琐碎,不追求爱情与物欲,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嘲笑,只是纯粹的做自己,他在渴望获得知识的时候就整日整夜泡在图书馆,他在追求自由的时候也同样拥有说走就走的勇气,他尝试各种生活方式,去很多的国家,只为了认清自己,他所走的路是一条探寻自我之路,但往往这样一条路走起来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困难无比甚至满路荆棘,但在拉里看来却是无比的有趣和丰富。

我很难看清拉里到底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还是一个彻底的享乐主义者,他在对探求人生意义和人性追寻道路上的执着和努力也正代表着毛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探索。这正是《刀锋》的魅力所在。在追寻探索的过程中不乏困难和折磨,不论是生活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疲乏,这在拉里看来好像也都不重要,他只是顽强的做自己,没有丝毫的妥协与不甘,只是一如既往的追逐着自己最初的目标,或者说拉里根本毫无目标,只是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不爱伊莎贝尔不爱苏菲不爱任何人,甚至他也不爱自己,他只是想要去爱那个以后的自己,那个认清一切认清自己真实内心的自己。这大概是真实的拉里,是我眼中看到的拉里。

《刀锋》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便是艾略特,如果拉里是精神的象征的话,那无疑艾略特便是物质的代表。艾略特一生都混迹于虚荣浮华的名利场,有人说这是毛姆对自己多年混迹名利场切身经验的描写,不得不说,艾略特的确是一个贪图名利的势力小人,但深度的势力之前也不难看出他的善良与慷慨,以及对于亲情之间的坚持与重视。他身上也有不少的发光点,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存在以及毛姆对艾略特语言行为上细致的刻画使得艾略特形象无比的真实与贴近生活,相反,在回顾拉里,反而会觉得拉里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以及他的一生来说是那么的虚无缥缈。

“毛姆从来都不是一个圣人,相反,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他喜欢世俗的成功,他享受名利给他带来的便利,他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写的大都是凡俗之人的凡俗人生,他对人性都透彻的认识,因此对人性的弱点也有无限的同情,也正因此,他被人认为愤世嫉俗,他被人称为犬儒主义者。”

毛姆小说中人物的分化与反差总是极其大,同样也是这种反差的带动使故事中的所有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毛姆笔下的男主人公总是鲜少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只是出现在戏剧的故事中,而女主人公们却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写照。

先是伊莎贝尔,生活中不缺少伊莎贝尔这样的女人,她是现实的同样也是可爱的,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以及自己想要拥有怎样的人生,她即使很爱拉里但也能克制自己,她明白爱情对她来说即使再重要也只是附属品,她爱一切与现实有关的东西,爱时尚的装修与奢华的衣服,所以在最终她并没有选择拉里,她无法想象那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渴望自己的爱人有着体面的工作有足够的金钱让她去追求她渴望的东西,与其说是拉里放弃了她不如说是她彻底放弃了自己,放弃了爱情。

但同样伊莎贝尔也是可爱的,她即使再爱拉里也忠于自己的婚姻,她享受着婚姻带给她的一切安慰与幸福,但始终却并没有忘记拉里,但也仅仅是一种渴望与惦念而已。伊莎贝尔更多的将自己奉献给了家庭,她并没有错,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嫁给爱情,但也生活得很幸福,这类人往往都会爱上拉里这样的人,但却永远接受不了嫁给他们,这便是现实的规则,也同样是很多女人的生活准则。

毛姆对于伊莎贝尔的刻画上也下足了功夫,从追求爱情至上的少女,到成熟理性的女人,伊莎贝尔这个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转换,前后承接的又是如此的巧妙,为了爱情又为了现实与自己,这种变化看似理所应当,因为这本来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规则,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伊莎贝尔内心深处的世俗与贪图名利的欲望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就是毛姆的伟大所在,故事中很少有对伊莎贝尔贪图名利以及享乐主义的描写,但不经意间的细消刻画已经使得她“物质”的一面深入人心了。

而与伊莎贝尔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苏菲,这个被生活完全击垮以至于崩溃的普通女人,她年轻时也曾是个浪漫如诗的少女,也同样嫁给了爱情,并且满足于平淡无实的生活,她爱自己的家庭,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奉献着一切,可往往这种越是渴望平凡平淡家庭生活的女人却越是不幸,丈夫和孩子的惨死使得苏菲完全失控,整个人完全抛掉之前的性格与形象,过上了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生活,要是说之前她的生活是节制的朴实的充满温馨的,那么现在的生活就犹如地狱一般,她开始酗酒吸毒纵欲,用尽一切手段享受生活,同样也从这种生活中惩罚自己。她生活的并不开心,只是这种不开心一直隐藏于她浮夸的外表之下,所以她在遇到伊莎贝尔她们时所表现出来的无所谓与自我堕落的极度释放并不是为了彰显过度张扬的性格,反而是用这种方式来遮盖内心的极度自卑。

苏菲是可怜的,尤其是爱上拉里之后的苏菲。像完全迷失自我一样,为拉里改变着自己,控制着自己的一切欲望,但好像所有的改变都不是那么容易,她小心翼翼的生活中,但却左右不了生活带来的转折,毛姆对苏菲在重新酗酒后的心理描写已经到了极致,一种压抑的病态美,一种渴望新生但却重新归于堕落的现实之美,苏菲再次的崩溃以致于之后的死亡都表现出一种自我逃避的生活方式,拉里的出现并没有让她再次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也没有使她的生活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只是让一切变的更糟而已。毛姆笔下的苏菲是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堕落女人,是拉里说过的那个这辈子唯一可能娶的女人。

整部小说通过对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以及探讨人性到底从属于精神世界还是世俗这一主题,来表现人性多元与执着的一面。毛姆通过对拉里穷尽一生对追求自我以及在对到底该如何存在的探索上,将主题安放于人性应如何自我救赎。“这个主题可以说是毛姆这个表面看来愤世冷嘲的人世挑剔者和人性观察家一生创作的潜流,也应该是所有伟大作家共同探索和诘问的母题。”


星光不问记:毛姆非常会讲故事,尖酸刻薄洋溢着满满的嘲讽,偏偏又看起来无比真诚。《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查尔斯,本书里的拉里,毛姆从不会去为一个人生赢家去写一本书,相反,他笔下的人物大多在常人看起来都成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会被读者当作卢瑟的反面典型去看待,但正如毛姆说的那样,查尔斯和拉里都是这世界上凤毛麟角的人物,他们没有所谓的远大前程和抱负,有的只是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旅程,然后各自毫不后悔地过完自己这一辈子,他们不需要活在别人认为和默守观念建立的世界里,他们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自由自在。这样并不成功但心性自由的生活让很多人向往但却做不到。伊莎贝尔,这是个清醒且现实的姑娘,她非常明白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更重要的,怎样才能过得上。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