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孩子是神给我的——关于《王小文与悉达多》

孩子是神给我的——关于《王小文与悉达多》

1

有哪对父母养育过一个抽动症的孩子?很少。这有数字为证:孩子抽动的机率只有0.2%。但就绝对数来说又很多,毕竟一千个孩子当中有会有一个出现抽动,中国孩子的数量我没有去网上查过统计数据,但那一定很惊人。你去网上一搜就能知道,到处是父母揪心的求救。看着自己的孩子失控似的挤眉弄眼,那种痛楚只有当过父母的人才能体会。

还有哪对父母养育过抽动症多动症强迫症并发的孩子?那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但也未见得没有。抽动症、孤独症、多动症,在这个国家的儿童数量中大概有多少占比,大概没有相关部门会有心思去统计。但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孩子有这些症状,这意味着孩子背后总有一对父母要为此寻找出路,要为此日夜焦虑。他们还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这些病甚至连产生的原因都不得而知,全中国的医院(除去那莫名的偏方)几乎都开出同样的药物,而这些药物无一例外不仅有极强的副作用,而且无法根治孩子的病情。

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哪个人刚恰自己得了抑郁症,又得养育一个抽动症多动症强迫症并发的孩子?

上天很眷顾我。我被这个比被雷劈中还少的机率给抽中了。

几年前,我的孩子得到抽动症,总是不知觉地侧脸抽动。这几年,我和妻子一直辗转于各个儿童医院,见识过各类医生,神经内科的,脑部的,心理咨询的,统感训练的……他们得出的抽动原因都不一样。我也给孩子吃过很多药,抽动现象时好时坏。毫无理由的生气,总是啃咬自己的手指,将手指扭曲得变了形,这些现象成了家常便饭。

几年的心路历程,仅抑郁已经不足与外人道,但还得想办法与孩子的抽动作斗争。作为一个并不缺乏文化的人,我曾为了孩子吃素、早起祈祷,迷信地以为这样做,上天就能良心发现,给予他健康——恐惧,这是多么熟悉的词眼。

我无数遍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健康,我的孩子却非得承受这样的苦难?

这是一个多么俗气的问题。不管多俗气,但凡每个家庭的孩子身体不健康,就有父母会这样默默地责问、哀求甚至恐吓上天。

但现在,我知道答案了。

我的答案,没有藏在上天的良心内,它就在这本书里。

2

这本书是写给我孩子的。不,它本质上是给我自己写的。

我原本想过,不在网上连载,毕竟这些文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即使连载了,也肯定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读它。

我不在乎。只要孩子喜欢就好,只要自己能通过文字抓住真实的智慧就好。这些年,我一直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对话的。否则,恐怕我早已经被抑郁吞噬。

但转念一想,这样似乎又有些不对。比如当初写《请珍爱这样的自己》时,从来没有想过会收到许多人的反馈。许多人告诉我,看这本书就像看一面镜子,甚至有部分读者以为这本书“帮助”了他们。虽然这种“帮助”让我感到很惊讶。我在写作过程中根本不会顾及旁人,那只是一种附加效应罢了。这很让我惭愧。

假设有一个人和我一样被上天抽中呢?假设他又刚好看到这本书呢?假设他会把这本书读给孩子听呢?哪怕没有帮助,至少让他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运气不好的王建平在吧?这算不算一种鼓舞?

这是我连载的初衷。

让我惊喜的是,孩子真的很喜欢。每到周日,他都会主动让我把最新的一章拿出来给他阅读。那一刻,我只觉得让什么点击量订阅量见鬼去吧,我在事实上已经成功了。我知道仅凭写作断不能治愈他的抽动,但知道了抽动背后的实质,我对表面的行为早已经不太在乎了。我只知道,给孩子一点生活的勇气,哪怕他只能从书中汲取1%的爱意,也总不至于浪费了我的热情——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以父亲的身份去写的一本书。

孩子甚至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雷欧幻象(查理九世的作者)和王建平是他心目中最优秀的作家。可怜的孩子,都不知道他老爸根本算不上作家。

他还给这本书提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题目下面写一句话:这本书献给心里有忧愁的孩子。二是希望结尾处王小文还是见不到爸爸(书中爸爸这一角色一开始就消失了)。

“为什么呀?”我问。

“这样读者就会想着买你下本书了。”他一本正经地说。

可怜的孩子,他不知道老爸几乎没有读者。

3

假如没有抑郁,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个怨天尤人的人。

假如没有抽动,我也许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不合格的爸爸而不自知。

第一次去见医生时,对他讲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抽动症孩子的父母往往是老师(本人以前当过教师)。当时我以为医生的意思是,许多人会按职业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过分严苛。但那时我是不服气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不存在问题的,甚至比常人要更好一些。

再也没有比教育理念更虚无的事了。甚至连教育本身都是个极其飘渺的概念。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资格做一个教育别人的人吗?

后来接触了许多心理学,我才知道,他们(我们)不是按职业标准去教育孩子,而是按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但往往做不到,于是才有意无意转移到孩子身上。

抽动症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的问题。父母的焦虑和恐惧,造就了这样的孩子。孩子在这方面完全是受害者。

作为一个并不很缺少教育理论的人,我甚至接触过杜威、陶行知等人的教育知识,也能人云亦云地说出一些教育门道来。不过一旦实践起来,却成了一个完全不合格的爸爸。比如作业这种富有特色的东西,我一向是瞧不上眼的。论作业量,中国的孩子绝对可以排世界第一。从小学开始,孩子就不得不用细嫩的双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作业,只要一个笔划没写好,还得重写十遍甚至二十遍!等孩子上学了才知道,如今的小学都开始学英语了。我们那么多年对于英语的质疑非但没用,反而助长了教育产业链的延伸,一帮又一帮的助教集团经常在学校门口徘徊。还有科学,原本应该是孩子最喜欢的科目,但最后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背诵、考试和成绩。

每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周篷云的那首《中国孩子》总是一遍遍在我耳朵回响。徘徊在耳边的还有鲁迅先生那句“救救孩子”。

以这样的理念,按理会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理性的判断。事实上并非如此。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逼着孩子做作业和学习,每天至少要学习两个小时以上。孩子反应差时,我甚至难以自控,威胁着不让他去上学。他那可怜楚楚的样子至少烙在我的心里。我一度执着地以为,作业本身不重要,但一个孩子如果连作业都不做,今后也不会有担当。我在骨子里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输”,我对他的将来有着深深的恐惧。

这样的恐惧也烙在许多父母身上。因为抽动症,我加过一些所谓的互助群,群里大部分是妈妈,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作业和成绩。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是互助,最终演化为对孩子现状和未来的担忧。这种担忧实质上是对于这个社会不安全感的恐惧啊!

与此同时,许多莫名其妙的理论和行为还甚嚣尘上,轮番对孩子的父母进行洗脑。比如要让孩子有自主能力,摔倒了哪怕哭着叫爸爸妈妈也别上前扶。比如要和孩子分床睡,哪怕孩子害怕了也不可以动仁慈之心,那会妨碍他的独立成长。比如一定要监督孩子的学习,不考第一名但也不可以掉到十名之外,因为社会的竞争是如此残忍,毕竟狮子都能把孩子推到山崖下去呢!

我不知道是谁给了中国父母的底气,没有努力学习却自以为得了教育的真谛?

许多人也似乎自己醒悟了。他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话在教育界是另外一种说法),他们还说“孩子的问题,全是父母的问题”。可是,“教”又是什么?你拿什么去教?谁能这种方法是真的教育还是仅仅为了弥补自己的虚荣与恐惧?

经常看到许多所谓的专家会列出一些观点,比如孩子将来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看上去说得挺有道理。但我一直纳闷,这些能力在父母身上具备吗?如果自身都没有这些能力,你怎么教?难道父母真的非得上懂天文下懂地理中间还得考个心理咨询师不成?

中国很少有父母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并不是指教育的能力,甚至不是爱的能力(还有谁能怀疑父母之爱呢),仅仅是与自我相处的能力。一个把孩子所有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的人真的就能够教好孩子吗?不见得。更可能的是,他不但教不好孩子,还会一直活在教不好孩子的愧疚当中。

一个连自己都接纳不了的人,一个连自己都无法面对的人,不管你口号叫得再凶,也肯定不能接纳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是你的镜子,甚至有时会把你最不愿意见到的一面集中表现出来。你如果不能直面另一个自己,很可能就会强迫孩子成为想像中的自己。这几乎就是抽动症的诱因。

我不否认“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只能这样延伸:假如孩子有抽动症,请先治疗你自己。

4

中国优秀的儿童作家有很多。因为孩子喜欢阅读,所以也读了很多。但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有人替另一类孩子写过童话,哪怕他们是特别需要童话的人。这一类孩子特别敏感、容易恐惧,因为多动、注意力缺失和抽动从来不被人理解,甚至还要承受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误解。没有人用文字走进过他们的内心,告诉他们,他们完全有在这个世界上健康成长的权利,他们的症状并不可耻。大部分作家的童话对孩子来说兴许有趣(有些在我看来甚至称不上有趣,还挺恐怖),兴许能帮助于成长,却总稍感不足。毕竟作家不是心理学家,他们也许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抽动症和孤独症之类的症状。

所以我决定动手给自己的孩子去写一部有点特别的童话。真的,现在我无比感谢老天给我写作的能力。

我将《王小文与悉达多》称之为心理童话是有原因的,虽然这是我生造的一个词。我需要通过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我们的情绪、心理活动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就像一条条绳子,两端都系着不同但有联系的东西,比如一端是原生家庭,另一端是现在的家庭,比如一端是自己的童年,另一端是自己现在的人际关系。我还想告诉孩子,我们的情绪和心理活动都是能够被认识被理解甚至于被改变的,我们一生应该花很大的精力去做这些事情,因为它比成绩比将来能不能有好工作都要来得重要。最后,我还有些小奢望,就是想告诉孩子,这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是爱与美,而不是它的规则。

我不知道自己的目的能否达到,即便没有,待他长大成人后再回望这些文字,一定不会一无所得,因为这是我送给他的最大的礼物——我的心。

5

孩子是神给我的。虽然我以前并不信神,但有一点却无法改变:假如孩子没有抽动症,我无法彻底地审视自己。抽动症不是病,它是孩子给我们的一个信号,告诉我们缺失了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苦难完全改造了我。之所以能够改变,是因为我虽无知,却所幸拥有一份对他的爱。

这份爱最终反过来滋养了我。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书会很长,我会很慢。


作者简介:王建平,豆瓣作者,著有《请珍爱这样的自己》、《众生之死》等作品,长篇心理童话《王小文与悉达多》正在连载当中。个人微博:http://weibo.com/wasu/


星光不问记:真的非常感动,这是何等的心灵,何等的力量,何等的爱?命运这种事儿,真不是你认了,就安生了。你越是认命,越是退缩,命运就越是不放过你。只有不认命,命运才认你!命运这东西,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正如脚下的路,走出去,就是你的人生。不敢走而缩回来,就是你的命运。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