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知识的价值——认知篇

知识的价值——认知篇

星光不问推荐: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后知后觉的,不可思议的,害怕恐惧的……源于我们的认知极限。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激发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文/黄展新

1.

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征服者弗兰西斯科·皮萨罗,与美洲新大陆当时最强大的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首次相遇。在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这个数百万人口的印加帝国中心,这两位东西半球的领导者见面后,在极短的时间里皮萨罗带领着由168人组成的乌合之众,在没有牺牲一人的情况下,打败了8万人的印加帝国军队,杀死7000余印加士兵,并俘虏了皇帝阿塔瓦尔帕。

很多人把这一结果归结为双方武器的差距,确实双方的武器差距很大,西班牙人拥有火绳枪,钢刀,钢制铠甲以及战马,而印加部队只有石器、木棍、青铜棍、狼牙棒以及护身软垫等武器和护具。但毕竟这还是冷兵器之间的对决(西班牙人总共只有十几支火绳枪,并且火绳枪填装困难,也很难射击,最多只起到了初期的心理震慑作用),这种装备上的差距完全不足以让168人对8万人取得碾压性的优势,那西班牙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认知。

印加人对西班牙人一无所知,对于来自海外的入侵毫无任何经验,甚至也没有听人说过,或者从书本上读到过(印加帝国没有发明文字),他们对人类行为的认知也就局限在本土以往的历史。而西班牙人却继承了关于欧亚大陆几千年来的人类行为和战争以及历史的大量知识,这让他们在认知上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皮萨罗的军队登陆新大陆的时候,印加帝国的信使也把这个信息通报给了国王,信使对阿塔瓦尔帕说:他们看起来军容不整,不像是战斗人员,只要给他200个士兵,就能把他们全部拿下。所以印加人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西班牙人会如此厉害并且毫无缘由的向他进攻,事先没有任何人有这个心里准备。

所以当西班牙人设了一个及其简单的陷阱把阿塔瓦尔帕的军队骗入广场后,突然就发起了进攻。西班牙人大声喊着口号:“圣地亚哥”,同时他们还用喇叭,火绳枪,战马上缚的响器吓唬印加人,再加上西班牙人锋利的钢刀一下就把人砍成几段,印加人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啊,瞬间被吓懵了,然后就立刻四处逃串,由于广场里人太多太挤,大量的印加人其实是被自己人踩踏拥挤窒息而死的。

他们的认知差距还体现在阿塔瓦尔帕被俘后,他交纳了一大笔的赎金,他天真的以为只要付了赎金,西班牙人目的就达到了就会释放他然后远走高飞,他根本没法理解西班牙帝国的野心。而之后印加帝国第一流的大将军,指挥着一只庞大军队查尔库奇马,也在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兄弟埃尔南多·皮萨罗的哄骗下自投罗网,之后印加人就很难再组织有效的抵抗了。后来西班牙人几乎用同样的手段征服了新大陆的另一个庞大的帝国,也就是阿兹特克帝国。可见这种结果并不是偶然现象。

2.

这几天卓克老师的专栏里讲到了中国的科学思维起源,清朝末期,容闳向清政府申请到了一个他精心安排的“留美幼童”计划,分几批一共招募了120个儿童去美国留学。当时国人的价值观并没有认识到去国外留学对个人的意义,主流的价值观还是认为在国内念私塾学四书五经考科举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去国外留学能学些什么东西学到了又有什么用,当时的人是一无所知的,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同意把小孩送去国外留学的。当初这120人也是容闳花了很大精力才招募起来的。可见这些人并不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特别聪明的孩子,而只是非常普通的小孩。

这些儿童在美国学习了几年之后,逐渐接受了并融入了美国的文化,由于当时由于保守派领队看不惯这些学生的这些行为,经常给朝廷写信告黑状,最后这120人里除了两个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被强制遣送回国了。可即便是这样,这些人最后取得的个人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

这120名留美幼童就包括清朝的最后一任外务大臣梁敦彦;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蔡绍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设计师詹天佑、罗国瑞,还有驻美公使梁诚和外交官员欧阳庚等等。而其中梁诚和欧阳庚,更是通过外交手段,促成了西方列强退回了很大一部分的庚子赔款(清政府跟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里的巨额赔款)。这笔钱也被使用在了更大规模的国内青年出国留学的计划上,这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这120名留美幼童之所以能在回国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就是他们通过那几年的留学学到的知识和见识,让他们的认知水平大幅领先了当时那些只接受国内传统教育的人好几个时代,所以他们也就很容易在各个领域都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当然在旧时代的社会里,由于知识的总量是比较有限的,知识的载体也非常少,个人的选择余地并不大,所以同一地区同一个阶层里的人之间的认知差别并不大。人与人主要的认知差距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阶层接受到不同的基础教育所导致的。

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教育也变的越来越普及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小了。但与此同时,同一个地区同一个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却被越拉拉大了,这主要是由于知识的总量大幅增长,互联网等新技术也让信息传播成本越来越低,大量无用的知识和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信息总量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够消化吸收的范围,时间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无限的信息中尽可能多的吸收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成了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能,于是不同的选择也就照成了认知上的巨大差距。

3.

有一次我老婆在网购的时候,突然很感慨的说:马云这个人真是厉害啊,脑子怎么这么聪明,现在淘宝买东西这么方便,大家都在用,他赚死了,现在都是中国首富了。我说:现在中国首富已经是马化腾了,马云已经被超越了。她就问马化腾是谁啊,做什么的啊?我说是腾讯的老板,你用的微信就是腾讯公司的。然后她就很惊讶的问,微信怎么会赚这么多钱啊,我用微信都没花一分钱啊,他怎么会比马云还有钱呢?

我就跟她解释说,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是巨大的流量入口,这些流量不管往哪里引流都能创造很大的价值,而且这种熟人社交带来的用户粘性是非常强的,用户迁移的成本非常高,这就给腾讯带来了很强的护城河,竞争对手几乎没有任何机会突破。所以市场就会给腾讯很高的估值,腾讯的股票价格涨了很多,于是马化腾就成了中国首富了。

结果我这么一解释她就更糊涂了,她就问你说的什么流量入口什么护城河啥意思啊,你还是没说马化腾为啥有钱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以前从来就没有跟她讲过互联网科技和投资创业相关方面的事情,她自己的社交圈子也决定了她平时就很难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那她在这方面的认知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她很容易理解马云为什么有钱,因为她知道大家都在用淘宝购物,每个人花了多少钱这些都是很直观的,只需要有最基础的认知就能了解。而像腾讯、face 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以及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没有从用户身上直接收钱,他们到底是如何盈利的,他们的盈利空间有多大,这些她肯定就不知道了,因为这些不那么直观,需要有更完善的认知体系才能理解。

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在1999年11月在发布OICQ(QQ的前身)仅仅9个月的时候,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00万。当时的OICQ还并没有加入任何的商业收入模式,等于还是一个只烧钱却没有收入工具,但这时候他们的钱已经快花完了,如果不能马上获得新的融资,那这家公司就必死无疑。所以当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马化腾决定把公司以300万人民币的价格卖掉,结果找了很多卖家,却没人愿意买,大家不愿意买的逻辑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你这玩意虽然看起来是增长很快,但是你怎么赚钱啊,如果不能赚钱,高增长就意味着高投入,起码你要大幅增加服务器的数量来应对数据的大幅增长吧,我花300万买了你这玩意不但赚不到钱,还要继续烧钱,我有病吧!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认识到这家公司的价值。

后来IDG高级合伙人王功权带领他的团队找到马化腾,逼问了马化腾一晚上,让他说清楚这东西将来怎么赚钱,最后马化腾只能无奈的说,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这东西,但我真的不知道该向谁收钱。

最后IDG还是决定投资腾讯,还有一个就是李嘉诚的二公子李哲楷的盈科数码,两家公司一共投了220万美元给腾讯,各占腾讯20%的股份。虽然他们也都还看不懂这家公司,但他们还是觉得这么大的用户基础而且还在快速增长,如果将来能找到盈利模式,那将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值得赌一把。风险投资的逻辑其实就是这样,就算有90%可能性会失败,但10%的机会几年后能增长超过100倍,那就值得投资,其他人只看到10%的成功率却没看到100倍的增长潜力,这也是他们的认知决定的。看看现在的风险投资对互联网企业的热捧,如果腾讯当时这样的机会出现在,那还不被资金疯抢啊,可见当时的IDG和盈科在这方面的认知还是领先绝大多数投资人的。

在投资腾讯一年半以后,盈科就把全部股份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南非的MIK公司,虽然短短一年半也赚了十几倍,李哲楷也因此错过了日后可以成为全球首富的机会。没多久IDG也卖了大部分股份给MIK公司。很显然当一部分想象空间兑现以后,他们没有看到日后这家公司将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腾讯在2004年6月份在香港上市,股票发行价格3.7元港币,此后股价就一路上涨,在2014年股价超过了500元之后,进行了1拆5,也就是1股变成了5股,价格变成了100元,到现在又涨到了400左右,加上分红十几年下来涨了五六百倍。

很多人也都知道并且也承认腾讯是一家好公司,但却还是一次次的错过了这只股票,原因就在于,在很多人看来,腾讯的股票从来就没有便宜过。对于投资来说,即便是再好的公司,也要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才能获得好的收益,他们知道腾讯很好但不知到会这么好,当他们认为腾讯应该值两千亿的时候腾讯市值已经四千亿了,当他们发现腾讯应该值五千亿的时候腾讯市值已经一万亿了,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来说,错过这样一家一直“高估”的公司也就很正常的,但这种所谓的“高估”实际上只是由于认知上的局限造成的。那些买入腾讯并且长期持有的人,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体系里能够看到这家公司更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而已。

我一个朋友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价值投资人,他也是关注腾讯很多年并且一直错过这只大牛股,终于他在2015年腾讯股价120到150之间买了很多腾讯的股票,他跟我说,以前一直觉得腾讯的股票很贵,直到最近突然发现原来腾讯还这么便宜,并不是因为腾讯股价跌了,而是我对这家公司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这么多年以来对这家公司的认知的速度一直赶不上股票增长的速度,这次终于在认知上超过了股价增长的速度,于是就看到了这么一家优秀又便宜的公司。

一个人的认知除了会影响投资的眼光,同样也会影响到创业、工作等很多方面的选择。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新,会让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断的重新洗牌,在这个过程中会肯定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但同时也会带来大量新的创业和就业的机会,而只有能更早的意识到变化的趋势的人才能更好的抓住机会,所以一个人的认知体系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将来的个人成就。

4.

认知能力就像是一个杠杆工具,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距,体现出来的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基尼系数也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如何才能建立一套可靠的认知体系呢,首先需要尽量多的掌握一些最底层的知识(比如数学、物理学等),然后通过严谨的逻辑把底层的知识和更上层的知识串联起来,底层的知识越可靠,串联的逻辑越紧密,那这个知识就越可靠。

比如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医的问题,一些朋友据留言说要辩证的看中医和中药,虽然有些中药材有毒,但通过中医理论指导和配伍,就能把这些毒性减轻升至去除,所以是不会引起毒性反应的。那他们说的这个中医理论到底可不可靠,是不是真的能够通过搭配把有毒的中药材变成无毒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医理论体系并不是建立在可靠的底层基础知识之上的,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也不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导出来的,吴军老师就打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中药方就相当于给了一个数学题的答案,但没有讲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常常跳过了很多步骤,而这些步骤其实是跳不过去的,这种时候其实是根据猜测而非逻辑做出的判断,那得出来的那个结果自然也是不可靠的。古人连哪些中药材有毒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通过配伍把这些毒中和掉呢!

之所以会有人相信这种理论,这其实是一种崇古的思想在作祟,而在科学这件事情上,崇古是一种落后的认知,现代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一定比几百几十年前的人更靠谱,就更别说几千年前的古人了。而同样的道理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同样也一定会比现在的人更可靠。并不是说人越来月聪明,而是因为科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积累产生确定性的进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概念,并且也证实了牛顿的一些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这可以说明爱因斯坦比牛顿更聪明吗?不是的,牛顿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光学、力学几大领域,并且发明了微积分,这些成果任何一项成就拿出来都足以让他在科学史上留名千史,把他和爱因斯坦并称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应该很少人反对。

但要论认知水平,那爱因斯坦肯定要高出牛顿一大截的,原因就在于爱因斯坦比牛顿晚出生了两百多年。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发现牛顿的错误并提出新的理论,是因为在牛顿之后有很多新知识的积累为爱因斯坦的理论铺平了道路。比如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组,迈克尔逊·莫雷的实验,H·洛伦兹的洛伦兹变换方程组,这些都为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爱因斯坦又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广义相对论。可以说如果爱因斯坦出生在牛顿那个年代或者说早100年出生,他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创立相对论。

现在任何一个中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学到的物理知识都比牛顿知道的要多的多,我们在这些知识体系下建立起来的认知,是比几百几千年前那些最牛的人也要强的多的。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你能清楚的认识到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够建立一套连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的医学理论体系,因为复杂的科学理论发不是靠一两个天才的灵光一现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经过很多人的积累慢慢建立起来的。

这几百年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还有其他专家学者用他们毕生的精力为我们打下了一个个坚实的底层知识的基础,可惜很多人并没有利用好这些前人留下来的财富,只是把它们当做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也就无法判断一个个知识点的可靠程度,只能靠主观的感觉去判断,这种认知就是不靠谱的。

所以我们利用好这些基础作为我们认知大厦的根基,然后通过逻辑往上搭建这个体系,把我们学到的各种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强大而又靠谱的认知体系。

相关链接:

1、知识的价值——教育篇

2、知识的价值——科学篇

3、知识的价值——投资篇

4、知识的价值——健康篇

5、认知的维度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