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加油!水手们

加油!水手们

文/刘媛媛

经典影片《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上映于1989年,以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改革为背景。30年后,拿到我们的语境中来看,正当其时。

“地狱学院”一词,对我国高中生们来说,恐怕不会陌生。各人叫法不一而足,含义大致相同。我是山东人,山东学生素以“考霸”著称,母校又是一所出过不少名人、一度以“一中北大哥伦比亚”引以为荣的重点高中。若干年前,寄宿部搬离市中心,校园安静但相对比较偏僻。当时弟弟还在读,他转发我一个同学制作的动画短片,片头是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神似哈利波特的少年在低头清扫尘土掩埋的石碑,随即映入眼帘的是硕大醒目的几个字“**监狱”,让人忍俊不禁又不免生出一丝苦涩。

在此需声明,绝非有意抹黑母校,有这样天真烂漫颇具才华的学子在读,有这种诙谐健康富于自由精神的作品流传,当是母校的光荣。众所周知毋庸讳言,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而正是这个时期,孩子们受束缚最重、压力最大。高考指挥棒下,这不是哪个城市、哪所学校独立存在的问题,而是举国上下几十年教育体制形成的传统和积习。在这个传统的巨大惯性下,谁也来不及反思,谁也无力反抗——你只有这三年时间,是走过独木桥拥抱对面那盏忽明忽暗的微弱烛火,还是从此被淘汰出局沦为彻底的loser,全在你自己。家境普通的孩子们自然没得选,家在农村的孩子们则更是时时处处被耳提面命“要抓住逆袭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

美国版“地狱学院”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坐落在原始森林中的一所名校——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古朴凝重的风格和直通“常春藤联盟”的荣耀广受人们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传统的、严谨的、肃穆的,自然也是模式化了的、了无生趣的。

开学仪式上,孩子们配合着校长的演说和家长们期盼的笑容,木头人一样齐立着重复校训“传统,荣誉,纪律,卓越”( Tradition,Honor,Discipline,Excellence)。

家长们和校方共有一个世界——大人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则是另一个。宿舍门一关,他们就像飞出笼子的鸟,放声高呼另外四个词:“虚伪,恐怖,颓废,污秽”(Travesty,Horror,Decadence,Excrement)。

当孩子们早已对这种暗中对立习以为常时,一切在一个新来的语文老师约翰基汀那里发生了改变。

第一堂课,基汀轻松地哼着口哨径直从前门进后门出,招呼着不明所以的同学们逃离了教室。在校史馆,基汀首先饱含感情地吟出惠特曼为林肯所写的诗句“Oh,captain,my captain!”提问大家是否知道出处。几个男孩乱答一气,基汀从容风趣应对,还表示乐意学生们用“Captain”来称呼他。看大家此时的表现,有的饶有兴趣,有的一脸茫然,有的嗤之以鼻——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这位“Captain”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孩子们,如何定义“诗”?

“横轴……竖轴……打分……”在重复完教科书里的一套说辞之后,基汀大骂道“以上都是屁话!”

接着,他发出一个让孩子们更加惊异的指令:“把书的这部分全部撕掉,撕掉!快!”

诗,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她与哲学、艺术、音乐相通,她与理性、科学、功利、物质对立,她与美与爱与信仰站在一起。她是神秘的、性灵的、幻妙的、无限的……哪是可以量化的?怎么可能统一概念、规定标准答案?

基汀断然向机械僵化陈腐的一切说不,轻轻将蒙在孩子们心灵上的灰尘扫除,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诗”之真义。他介绍了许多充满哲理和自由意识的诗句;让孩子们轮流站在讲桌上,尝试用崭新的视角观察世界;让他们列队行进,体会一致的危险性和独立行走的意义;让他们闭上眼睛倾听墙壁上逝者的青春之歌,鼓励他们摆脱一切束缚,做主宰命运的自由人……

在这种充满生命张力、自由气息和思想碰撞的课堂上,孩子们感受到了真正的诗和文学。就像影片的另一译名“春风化雨”那样,基汀对于孩子们起到了真正的“唤醒”作用,而这正是“教育”的意义。

Oh,captain,my captain!

船长威武。

恰似成长中的禾苗沐浴了阳光雨露,这群青春俊美的年轻水手因为精神世界的开掘、自由意识的觉醒而欢喜雀跃,同时也越发渴求新鲜的生命体验——他们发现,在书本、课堂、升学之外,有一个神秘广袤的世界等待着他们去追寻、求索、探险。

“死亡诗社”就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Dead Poets Society”又译作“古诗人社”,是基汀当年在读时与他的同学们私下创建的,地点在学校附近丛林中的一个老印第安人石穴中。通过查阅资料、向基汀求证,尼尔带领其他同伴一起找到了这个地方。在尼尔的策划下,七个男孩沿袭“古诗人”传统,点着蜡烛围坐,轮流读诗、抽烟、演奏音乐、谈论姑娘和爱情,吸吮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甜蜜气息,消磨着一个又一个美妙夜晚。

在石穴之中汲取的精华,化作了青春的热力和旺盛的荷尔蒙,在石穴之外得以尽情释放——这群性格各异的少年不约而同找到了把握当下、活出自己的方式:

孤僻的陶德在老师的激励下终于能够面对全班同学将内心想法化作美妙的诗句;自称“努安达”的查理向校方公然提出不接收女学生的抗议;对父亲朋友的女儿一见钟情的诺克斯鼓足勇气追求最初的爱情……

热爱文学的尼尔选择的是参加舞台剧表演。

尼尔性情开朗、感悟力强,这在影片一开始就展露端倪。他不与刻板暴躁的父亲直接对抗而是乐观积极偷偷叛逆;他开导性格内向孤僻的陶德并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基汀的第一节课上,是他最先露出了心领神会的表情。

尼尔出演《仲夏夜之梦》中的男主大获成功。基汀和同学们还未来得及为他庆祝,凶神恶煞般的父亲已经提前赶到,将他遣返回家。

欢笑与喝彩戛然而止。悲剧的到来似乎毫无预兆,又似乎早已注定。

这是一个飘雪的夜晚。尼尔被粗鲁地告知他将转学军校,他的人生道路是当医生,从此不会与舞台剧再有任何瓜葛。父亲的厉声呵斥,母亲的痛心疾首,再不容尼尔作任何辩解与质疑。现实已使他彻底绝望、沉默。泪水以外,这个少年往日灵动活泼的脸上不再有任何表情。

夜深人静,他脱光衣服,郑重地将舞台剧中象征丛林精灵的花冠放在窗台上,用一颗子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也拒绝了被安排的人生——化作仲夏夜中的精灵,飞往天堂拥抱永恒的自由。

他以死的方式完成了这首诗:

我步入丛林
I went to the woods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我希望活的深刻
I wanted to live deep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

校方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有辱名校声誉,基汀应该对此事负责,于是编造说辞,强令学生们在证明材料上签字,否则将被开除。

一向“理智”占上风的卡梅伦选择主动向校方“揭发”。爱剑走偏锋的侠客查理在胖揍了卡梅隆后被学校开除。内向拘谨的陶德被校长传唤到办公室时,发现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可是当基汀老师最后一次来到教室时,陶德再也抑制不住持久压抑的情感。他不顾校长叫骂恐吓,默默站上自己的课桌,面对基汀即将离去的背影,发自心底的呼喊喷薄而出:

“Captain,my captain!”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站了起来。他们独立、骄傲、自信,反复吟唱着惠特曼的诗句:

“Captain,my captain!”

……

船长回过头,笑了。

现实中的船长黯然离去,像个失败者;理想世界中的船长却是大获全胜,俨然一个精神领袖。在他身后,一群勇敢的水手吹起风笛鼓起风帆,向着广袤的未知世界全力进发。

浪漫的诗人将生命化作诗篇,守护永恒的理想家园;

骄傲的斗士举起手中的长矛,独自去面对现实挑战;

睿智的勇者认清人世的真相,更加真诚热爱着生活……

他们既是水手,又都是自己的船长。船长就在每个人心中,那就是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

多年来,《死亡诗社》这部影片已被奉为经典,解读它的文章无数、角度各异,但终究无法偏离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枷锁这些对终极命题的叩问与关切。它是一支苏格兰风笛吹奏的悲鸣曲,是一首关于爱与自由的哲理诗。

美国首任副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说,“我现在读金融读法律,是为了我的下一代去可以按照自己兴趣去读物理读数学,我的下一代读物理读数学,是为了第三代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读文学读艺术。”

这种暗合了唯物史观的说法,充分肯定了人文精神的高贵价值,是值得当代中国人深思的。都说中国人“富而不贵”,“土豪”“高富帅”“白富美”这类流行热词恰可佐证。尼采说“上帝死了”,经济和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表面繁华的背后掩盖着的是前所未有的精神萎靡和信仰危机。人类像失去了方向的小船,心灵虚空,灵魂干瘪,四处漂泊,无家可归。往日的“象牙塔”也未能例外,被资本逻辑裹挟着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学术=生意,教授=老板,学生=高级技工。一切被纳入GDP讲效率求效益,一切都是可量化的数据而已。

犬儒遍地。人被异化而远离了人本身,已经庸俗到不知道自己庸俗的地步。既如此,人文学科作为“无用”之学被冷落甚至抛弃,就再自然不过了——因为它们不被“资本”召唤。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像尼尔一样有文艺天分的孩子在现实的胁迫下父母的要求下选择了医学、金融、法律,我们不得而知,可以看到的是各种高考“加分项”使得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火爆异常,“艺考”成了文化课成绩差的孩子谋求名校的捷径,“热门”专业高居不下的分数线吸引着一代代学生前赴后继,而真正有着悠久历史积淀、实力雄厚的人文学科的招生柜台前,门口罗雀,问津者稀。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游乐场,那么诸多游戏中,人文艺术这出游戏是其中最有趣、最神秘、最曼妙的一种。绝非无用,而是有大用。

大的来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归功于人文的兴盛,肇始于思想的启蒙。而每一次思想启蒙,都是蔑视权威、粉碎教条、收拾精神、返古开今的过程,都是向“人”本身的回归。启蒙之谓启蒙,其中还含有少数带动多数之意,而且只能一个一个来,因为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丰富的、个性化的;但无数条小溪终将汇聚成江河浩荡大海滂沱。

小的来说,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头脑格局的大小乃至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纵观古今中外,但凡称得上“大师”的,都是“全才”“通才”;所有天才的发明和发现,不是来自理性和逻辑,而是来自灵感和创造力。注意,爱迪生的那句名言重点其实在后半句:“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试想,假如爱因斯坦不热爱音乐和艺术,如何用理性逻辑突破牛顿的物理学定律?

眼下,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暑假来临。真心希望在题海中挣扎的孩子都能汲取到“生命的精华”,做自由而快乐的水手——不是为了成为天才功成名就流芳百世,归根结底,还是基汀那句话:

为什么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

星光不问记:对,这是一个过程,多元的社会就是要能让各色人才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无论是经济金融还是科技人文,都有自己广阔的舞台,那么这就是个伟大的时代。当跨领域的知识不断融合,相互促进,那么创造出来的文明将照亮整个夜空。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