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对不起,要走了

对不起,要走了

文/文昌

1.

试制车间装车问题不断的从微信群里传出来,供应商与工程师在工位上对坐着讨论技术问题,对面同事站在领导面前汇报工作,有人正在打电话,急促的言辞间,有些焦虑,忙碌里流露出价值体现的优越感。还有人坐在那里捧着手机,时不时不知就里的嘴角上扬,有同事匆匆的从车间回来,带着最新的消息着急与同事分享。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像一锅煮沸的水,忙碌的炙热已经让人忘却了为什么要出发。

看着周遭的一切心有不舍,默默的收拾着办公物品满是感伤,自行采购的显示器,没有喝完的咖啡粉,一直抽不出时间看的书籍,零星的工作笔记,心爱的杯子。本想多收拾会再走,无奈办公物品过于简单,两三下就收拾完了,在无人搭理的尴尬里,默默坐下来摆弄手机。

作为这个部门系统最活跃的角色,从那份炙热中抽离出来,冷眼看着眼下的忙碌,有股莫名的难过。自从离职的消息公布之后,所有相关的信息都自然的绕开了我,邮件和会议的频次骤减,纯管理的工作就是这样,卸下战甲,一下子就无所适从,倒成了象征性的存在,连看书的心情也没有了,实在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心里只是惦念着要走,越快越好。

向来不擅长告别。大学毕业时,挨个送同学到车站,每次都眼泪哗啦,对我来说是世界的崩塌。从那以后每次重要的离开都尽量冷处理,第一份工作离职时,生怕当面告别,离开的头一天晚上趁着办公室没有人,默默的收拾东西,不舍的一个人坐到深夜,然后第二天就不再出现。时至今日,再次离开,也还是没有勇气面对那些一起走过的同事,默默的收拾好东西,然后拎着私人物品头也不回的走了。如此离别有些残忍,甚至有些不礼貌,但这也是避免难堪的有效方式。

2.

职场上的离开,多半是后面有股力量往外推你,前面又有诱惑驱使你跃跃欲试,当你开始反思怀疑的时候,再有人将导火索点燃,坚定了你个人的选择,离开也变得理所当然。当每个因素在短时间凑齐爆发时,离开的节奏也就是快得令人咋舌,情感上我想多待会,但形势也已经不允许了,长痛不如短痛,索性义无反顾的加速这段行程。

在离开之际,有人建议趁着手里有牌,可以将平时积累的不满释放出来,甚至蓄意的在言辞上攻击别人,以求心头之快,但也有人良心建议,离职时永远不要说公司不好,尽管心里有再多的怨气需要宣泄,一直找不到第二种建议的答案,如今再次离开似乎找到了答案。

说公司不好时,这会让继续坚守在岗位上的同事心里不舒服,因为他们还要继续待下去,你不喜欢并不表示别人不喜欢。此外就是行业的圈子很小,需要注意个人的口碑,说不定哪天就碰到,还指不定谁求谁了。不管是出于职业道德,还是长远的考虑,还是需要善始善终的。

当然,选择离开,不一定是目前有多么不好,而是有更好的选择,这是比较理性靠谱的说法。

2.1

职位从最初的试验转换到设计,从普通工程师到集成经理,从商用车到乘用车,这一路角色升级,在见识上自然会有所收获。

以往的试验是以零部件为单位,从各个法规的角度进行分析验证,出于知识扩展和求知的乐趣,会刻意的收集相关的标准法规,不管是翻译著名友商的英文标准,还是参考戴姆勒提供的标准进行验证,如果深度探究的话,还是有可为的,在深度会上有所积累,但接触的广度远不如现在的宽。

试验只是设计研发诸多环节中的一环,而集成管理会接触到造车的各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会有专业模块处理,从整个信息链来说,对整车开发生产制造流程会有整体的认知,作为部门信息管理和接口,你能接触各类不同维度的信息。虽然没有时间深入了解和处理,但是他们帮你开了一扇窗,如果你想学习了解,接下来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从知识信息的累积上说,总量陡增,而且其丰富性和复杂程度是让人兴奋的。这也是个人初到公司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阅读相关的技术资料的原因,这种求知若渴的状态当然是难能可贵的,当然更多的是从求知精神来说,但是想要让个人的专业技术知识变得鲜活,只是知道框架和概念是不够的,需要你在不断的深入工作中弥补各种经验细节,让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丰富而更有生命力。显然此次职业的嘎然而止,又让我在个人角色标签上放弃了有效积累,当然这也是选择的代价。

除了知识的积累,另外的收获在于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有瑞典同事,有高级技术专家,有各色的行政的领导从科长,部长,到总监,到院长,当然还有很多可爱的工程师同事。随着角色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大不一样。

见识多了,内心也会对人性的不堪宽容很多,有时他们此番行为,不一定是出于本意,但是为了保护自己利益,为了给领导交差,哪怕违心强压,也在所不惜。当你深入了解之后,你会不自觉的心生怜悯,因为他们似乎弄丢了自己。

当然个人的修养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参差不齐,因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工作背景经历。作为部门的项目经理及集成经理这样的角色,其实80%-90%的精力都是放在沟通协调的工作中,意味着要因人而异的不断变换沟通方式,甚至是做事方式,真的需要将自己揉碎了融入到这个系统里无缝对接,才有可能游刃有余,一直尝试着以服务的态度满足外界的需求,但是总有顾客难以伺候,不能说他们人品拙劣,至少有失风度吧!

除了知识维度的全面认知提升,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提高的遇人的层次,还有对企业工作发展的重新认知。

2.2

如果说企业是个生命体的话,他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特征,创业初期的需要每个人全情的投入,职责不会太清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的需求,快速决策,所有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由于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大家都是基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一起共事,同甘共苦,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生路。

在组织的早期是需要通过领导者的独裁意志,最大程度的整合力量带领大家往前冲,因为时不我待,战斗力有限,容不得有丝毫懈怠。暂且不讨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至少英雄在某个关键点是要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是随着组织慢慢的发展,队伍不断的壮大,慢慢领导者要从具体的产品从抽离出来,因为领导者要思考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形成体系的生产力量,让整个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批量生产,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如此组织才能形成整体的战斗力,开发出成熟的系列产品。

此处的思考来自《毛泽东选集》里提到的,我们带领的红军如果只会打战,那我们跟军阀有什么区别?作为领导者要思考组织的未来,我们将来是要带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之下,那么就必须要重视思想宣传工作,为人民服务。

当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人数总量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时独裁式的英雄主义就不太适合了,而且在各专业领域大有人在,作为领导者过多的投入到专业领域,沉溺到具体的技术细节,没有时间进行整体的规划思考,到时形成的局面就是牺牲了组织,成就了领导者个人,一旦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即使组织里有再多的贤才,才能和声音得不到尊重,智慧力量得不到释放,自然再多的人力也是徒劳的累积。那这些都是会领导的个人意志嫁衣,而不是促进组织未来的发展。

2.3

当然从职场的发展而言,经历过各种信息的冲击以及心理的磨练,职场的收获自然是满满的,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也有其它的收获。

对于痛苦的认知,深刻的体会倒《house of card》里面的台词含义: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ain. The sort of pain that makes you strong. Useless pain, The sort of pain that’s only suffering. I have no patience for useless things. 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变得更强,另一种毫无价值,只是徒添折磨。我对没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耐心。

工作强度或者知识需要迅速提升的要求产生的痛苦,我觉得会让人成长,但是领导者出于个人的意志,横加指责和漫无目的显示个人的优越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非要以挑战极限的思维方式驱使员工进步,或者只是为了捍卫领导者的威权,试图掩盖个人的无知,又假以正义的化身,践踏他人人格,这个是无法接受的。大部分的时间和心力浪费在那种,需要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但又傻逼到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事情之上,确实是种无畏的消耗。有这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能早点下班享受生活呢?

尽管我们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代价也是相当惨重的。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安排管理得当,我们可以造三台车,但现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我们只能造出一台,那另外两台去哪里啦?

因为缺少打坦克的有效武器,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队,会用一种原始的方法,以战友的身体做掩护,让爆破手尽量靠近坦克,当时的中国人,不愿意忍受当亡国奴的耻辱,往往就拿命去拼。

2.4

其实2.3谈到的不仅是沟通成本的问题,更多的是角色意识和权力的问题。中国文化传统里自古都是官本位的思想,按项目管理的定义,其实就是赋予职位的权力过大,导致人人都想当官。其实权力分很多种。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谈到了,职位权力,专业权力,人际影响力。职位权力对应的其实就是角色意识,好坏取决于个人的追求,对个人而言,一直希望能够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追求自由,而不是被各种角色绑架的人来说,还是希望职位权力成为不得已的最后一招,因为他作为职位本身的定义是最容易获得的,尤其是自己都觉得职位只是虚名的时候,更没有必要拿着鸡毛当令箭。

而专业影响力呢?需要我们不断的追求,提高专业技能,与专业人士深入讨论技术问题,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赢得尊重,凭实力说话又能解决问题,别人自然愿意帮你。人际影响力,也就是个人的人格魅力,他更符合人本身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品质,不管是思维方式,知识修养,还是精神意志,这些都能够提高个人的魅力,别人愿意你交往,然后能够愉快的一起共事,不管是收获工作成就,还是私人感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自己能够识别他人权力种类,总是以职位权力挑战人的底线时,自然会有种反感,因为正确的打开方式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人跟人之间的差距,还是思维认知的差异。

3.

前面对于过去做了简单的总结,往外推的力量现状基本是表达清楚了。并不是他有多么的不好,只是在这个阶段,他处于管理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前后更迭期,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成长期,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但是作为个人的追求与工作现状来说,当下阶段是不匹配的,也就是说我等不了那一天。即使能等,代价也会很大,不符合资本自由市场的原则假设,人是自私的,且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既然有更好的,为什么不呢?

3.1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和焦虑挣扎,以及回顾自己的行为表现,愈发清楚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不喜欢什么,自己到底想要的又是什么。明确这几个问题,对我接下来的走怎么样的路,至关重要。

我必须得承认自己汽车产品本身而言并不感兴趣,当有人对各类汽车品牌,各类技术本身如数家珍的时候,我只是默默的听着,当学习了,平时很少花时间去琢磨研究,车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好看,哪项新技术会令人激动人性。由此引发的问题,针对的当下的岗位,我的专业能力是远远不足的。

如果说对物不感兴趣,那么对人还是蛮有兴趣的,重视人际关系,对心理学,人文历史,对哲学,对抽象的方法思路概念,对新颖的思想认知比较感兴趣,如此导致在很多技术细节上是缺乏耐心的,当然由于工科背景也正好强制的弥补了工程方面的知识,让系统的思维更加全面。

4

人生之路本来就是不断选择的结果,选择的依据跟自己的三观息息相关。不一定道不同,就不相为谋,将不同的人拒之门外,而是应该以包容的形态,追求和而不同。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更不应该固步自封,成为装在套子的人。

未来之路还很长,此次离开不是永别,而只是有了更好的开始。感谢这个阶段努力的自己,感谢这里的人与事给予我成长的滋养,我也相信这家民族企业会越来越好。

星光不问记:一次的离开都有不舍,却也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概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也见到自己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更是期待自己能进入下一个提升的阶段。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