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也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也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文/贾刚

今年是胡适先生逝世60周年,之前自己曾经买过一套胡适文集,里面就有这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初读只觉很有道理,也没有细究,直到偶然间看到了任剑涛老师《重思胡适》的演讲,才愈发重视起来!

回头看之前自己写的总结也好,文章也罢,更多的还是在于自己态度和观点的整理,比如警惕信息茧房、远离让你情绪冲动的各种观点、对目前社会热点事件的思考等等,虽然也有很大的警示意义,但在重新看过胡适先生的文章之后,不免还是有一些遗憾:观点、主义、道理的话语讲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真正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不免有一种“平时空谈心性,临危自乱阵脚”的感觉!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或者主义能够解决人生的选择问题,而我们的人生恰恰最多的便是这种选择的问题!

建构理性的评判态度,用精确科学代替模糊态度,对事物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是解决人生选择问题的相对正确的道路之一。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己又系统的学习了康德的批判哲学中关于理性的训练、管理学当中自我管理的内容等等,想从抽象的具体选择当中跳出来,建立一种多个层次的分析方法,力求能够将问题分析透彻,然后指导行动,以下便是从低到高的几个层面。

(一)当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之时

管理学告诉我们,事件、时间、精力、资源等等所有的事物都需要管理,我们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一套面对事情的分析方法,那么就会疲于应付。管理学不仅讲求“要事优先”,而且也推崇“先思考后行动”。工作、生活、学习当中你的任何问题在开始着手解决,着手具体行动之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

通过询问、了解、经验等等方式和方法,首先对事情进行大概的定性,是简单还是容易?是个人完成还是需要集体力量?是一蹴而就还是持续改善?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2.这件事情是否需要做?

很多事情主动或者被动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但并不代表你必须要解决,大多数的事情都没有做的必要,是否要做取决于自己的目标定位以及价值取向。

3.这件事情应该由谁来做?

在工作当中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你比较能干于是领导大事小事都会交给你来做,组织都是有具体分工的,角色定位以及职责的不同决定了你不应该去做所有的事情。

4.这件事情应该什么时候来做?

来到这一步,紧急重要程度的四象限分析方法就派上用场了,而管理学主张“要事优先”,所以如果你整天都是在处理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的话,那么就需要检查一下你对待“重要不紧急”事情的态度了!

5.这件事情具体应该怎么去做?

前面分析完成之后,这才到了具体的事情的执行阶段,先计划再行动最后加以总结,自己力量不够的时候再去寻求帮助等等。

当我们在决策一件事情如何去做的时候,通过以上5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便会清晰明了许多,根据分析的结果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效率也会提升!

(二)当面对一个问题之时

1997年,Neil Postman在进行《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演讲时,对当时美国盛行的科技创新能够解决更大更多的问题进行了批判。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其对问题的分析仍然值得思考和学习!于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这件事情对于什么具体问题来说是一种解决方法?(What is the problem to which a technology claims to be the solution?)

事物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对于超出范围的情况就无能为力,金钱如此,科技也是如此。

2.这是谁的问题?(Whose problem is it?)

这些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是大家普遍的问题?还是仅仅是某一小部分人的问题?是全局问题还是局部问题?

3.当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What new problems will be created as a result of solving an old one?)

这方面的思考着重于对问题本质的分析判断,汽车解决了交通问题,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互联网解决了沟通问题,但也带来了娱乐至死的问题等等。虽然不能够因噎废食,但对于问题后果的预判却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应该树立起的长远眼光。

4.哪些人或组织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受到伤害?(Which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will be most harmed?)

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伴随利益的重新分配,关注那些受伤害的人或组织能够让我们对问题有不同视角的思考。恒大破产重组的问题解决了,损害的却是全体纳税人的权益;通过滥用职权解决了个人问题,损害的却是那些正常公民的权益等等。

5.语言上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What change in language are being promoted?)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语言始终是我们沟通的桥梁,语言上的变化会更多的反应到我们的社会当中。当下互联网用语以及各种大词儿、黑话的流行,很多不过是故弄玄虚的另一种表达,对于我们理解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6.这个问题会导致经济和政治权力如何进行转移?(What shifts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are likely to result?)

Neil Postman以里根总统的选举为例进行了说明,如果没有电视媒介,里根是不会竞选成功的,因为他在镜头前面太具备感染力了,以至于选民根本不会在意他究竟说了些什么,越是大的问题,越会造成这种权力的转移。

7.这种科技(问题)会造就什么新的媒体或者新的渠道?(What alternative media might be made from a technology?)

疫情影响我们已经三年了,在面对疫情这个社会问题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社区团购,爆发了线上办公,衍生出直播电商,更近一步,出现了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等等国家政策,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揭开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获得对疫情更加完整立体全面的认识。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问题或许没有这么大,但并不影响我们用这样的框架来进行思考,所谓熟能生巧,思考练习的多了,我们看问题便会更加准确,更加接近本质。

(三)如何进行理性的训练

1724年,康德出生于普鲁士的小镇哥尼斯堡,他所著的三大批判把人类的理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他所讲的理性的训练,放在今天,也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武器!

1.防止独断论

防止主观武断、反科学的哲学理论,在真理问题上指僵化、凝固、崇尚绝对主义的理论,也就是防止绝对化,主观化和片面化。

2.利用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虽然不可取,但却可以拿来当成一种对理性的练习,用怀疑论来与独断论进行针锋相对的论争,如果这两方面都无法被驳倒,说明二者都具有片面性,这种从反面想问题、自我怀疑、自我批判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3.提出悬设并进行证明

既然独断论和怀疑论都具有片面性,那就需要提出悬置的新的假设,并加以证明。怀疑论的反证法以及归谬法都是不充分的证明,需要从正面对假设进行一番先验的演绎。

康德的理性训练的方法论,套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那些独断的狂妄、迷之自信便会不攻自破,各种庞氏骗局、各种不劳而获也会显露原形。

百年之前,当胡适先生以《新青年》为阵地,提出“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来战斗”,为的就是建立起科学方法、理性态度,而这正是今天我们还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事情的过程当中逐渐成长,我们似乎习惯了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面对事情和问题,习惯了用经验来去解决困境,而更多的忽视了理性,忽视了方法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也应该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更加理智,更加从容。

星光不问记:因为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所以务实一些,少去辩论输赢,多去解决问题,结果往往功不唐捐。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