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相守于这珍贵人间,就是幸福

相守于这珍贵人间,就是幸福

文/高乐可

二度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知为什么,无法自禁地比以前看得认真专注几倍。难道是因为过了些岁月,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且怀着腹中宝宝,情感的触角更敏锐了吗?竟看得悲从心生,落泪了。

全书各处都有使我落泪之处。跟着杨绛先生的笔触细细读来,我仿佛化身为一个站在他们近旁的观者,听到杨绛钱钟书夫妇欧洲求学的欢声笑语,看着诞下女儿后一家人在多变世道中的相守恩爱,感受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的伤痛。

尤其是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一个“万里长梦”,惘然、心碎。

但我依然体味得到,全书除了苦的思念,更有甜的追忆。所以,我不愿从苦处去抒发自己的感想,而是想采撷书中甘甜的只言片语,通过他们仨的人生,为我们的生活汲取力量。

01. “不要紧,我会修”

这句话,可以说是夫妻相处的智慧之一了。如果会说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会不会少一半呢?

杨绛自述道,在医院产子期间,钱钟书一人在家过日子。来探望的时候,他总会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不是打翻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就是砸了台灯,接着又弄坏门轴。

生产后身子尚弱的妻子,总是心平气和说:“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

杨绛深知丈夫“拙手笨脚”的习性,但从不在意,更不埋怨。相反地,我从她的语句中看出来的是另一种心情——她并不把丈夫“拙手笨脚”当作弱点,而是一种有趣的个人特质,打个趣,调个侃。

你不擅长的,我来做;我不喜欢的,你来对付;你做事失了手,我不责备,因为懂得你自有其他长处。就像钱钟书虽然在一些事务上笨拙,但杨绛永远记得他总是负责准备早餐的那个。

这种念着对方好的感恩心态,是多么可贵!

我不由得想起和老公平日相处时,也有几分相似的影子。我怕油、做菜不那么好吃,那就他上;我讨厌刷厕所,那就他来干;我不善于归置物品,那就他来收拾。他呢,没有习惯洗衣收衣,那就我来;拖地没我干净(我对拖地有一种执着),那就我做……不计较谁担多担少,各自捡起擅长和不抗拒的那份,没有争执,家务就顺利做完了。一人需要帮忙时,大方开口:“过来搭把手。”

我们在外头时,懂得看见别人的长处,体谅别人不周到的地方。那么在家,也不妨来一句吧:“不要紧,我会修。”

02.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

在杨绛和钱钟书之间,我深深感受到,他们有一种长久、健康、富有生命力的对于“新鲜感”的追求。不是喜新厌旧、朝三暮四,而是在平淡日子里,用共同的方式,去寻找共同的新发现。

他俩就是一对心灵不老的孩子,就算皱纹爬上脸,也怀着默契的好奇心。这是多么的爱生活。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这是杨绛关于牛津求学期间的回忆。他们一处处探险,猜想各种房屋里面是怎样的人家;在闹市中猜想人们的身份,和书上的形象联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钟书脚力渐渐恢复,工作之余,常和我同到日坛公园散步。我们仍称‘探险’。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年过六十后,杨绛夫妇依然保留着这美好的习惯。

不仅仅是散步,他们也喜欢在烹饪中,享受开发菜式的探险。

我想起之前去图书馆时,每一次都能看到的一对老夫妻,头发都已花白。他们肩并肩坐在长椅上,桌上摊着各类报刊杂志。老爷爷应该是军事迷,我好几次看到他在阅读相关杂志。午饭时间,他们短暂离开,下午回来继续相伴阅读。

我和老公不约而同叹道:“真好呀。”

我真希望等我老了,也能这样。

与杨绛和钱钟书散步一样,这是属于这对老夫妻的“阅读探险”。想来,每对夫妻也许都会有专属的“探险”方式吧:定期看个电影交流想法、一起下馆子、睡前来一场“卧谈会”,都是极好的,只要愿意一块儿去发现。

生活苦多甜少,但一块儿探险,于苦中剥开一颗糖果,便有了快乐。

03. “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杨绛和钱钟书一生不图名利,淡泊相守,彼此知心。他们是一对佳人,有着同样的学术追求,又有各自的领域和造诣。

读书和工作,是两人共有的挚友。

杨绛记述道,钱钟书最爱书。“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钟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

这么长的假期,钱钟书不出门,就徜徉在书中。就连在清华的时候,他都不怎么去附近游玩,终日读书。相较之下,杨绛是更爱游历之人,在她的带领下,丈夫才补了一些北京的景色和牛津的假期。我想,如果没有杨绛的互补,钱钟书先生怕是要一直“憋闷”在桌前了。

当然,杨绛先生也是爱书的。“我很爱惜时间,也和钟书一样好读书。”“我为自己定下课程表,一本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后来身陷政局动荡、被困上海、一家三口分散,他们守着本心,专心不二的读书和工作,慢慢度过了这日子。且,清心本分之人,也自有贵人相助。

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瑗(书中小名圆圆),自幼受了父母的影响,有超乎常人的阅读和记忆能力。她中学毕业后考取北师大俄语系,就立下志愿“当教师的尖兵”。对此,杨绛道:“我学我爸爸的榜样:孩子自己决定的事,不予干涉。钱瑗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她一辈子是教师队伍里的一名尖兵。”

父母和女儿,都各有志向和坚守,帮他们度过一个个的高山险阻。钱瑗爱护学生,尽心尽责,每天超负荷工作,不顾自身。母亲让她“偷点儿懒”,她总摇头。

书中尾声处,杨绛不吝对女儿的称赞:“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我们仨”,归根到底,是心如明镜的仨人,深知生命中的宝贵之物,用各自的言行去实践和守护。

这么好的一家子,失散了,必是伤心苦痛的;也是这么好的一家子,能够遇合,必是幸福快乐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是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同寻常的遇合。

——杨绛

星光不问记:《我们仨》这本书之前我是和小治妈妈一起看的,现在小治初中毕业了,又逢暑假,于是也推荐他看这本书。我想,只要是一家人一起看过这本书的,大抵都能好好更深爱和理解彼此许多的。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