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知识馆 星光不问 脚踏实地的人不会输给命运

脚踏实地的人不会输给命运

文/tophkorra

1.吊诡的命运与浆糊般的语言游戏

对于不信命的人来说,如果你对她/他说,你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你有/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命,她/他是很不服气的。

为什么不服? 因为你这是在创造权威,随意评判她/他的生活。按照经验来说,无论是假借鬼神之名的判语,还是真人真事的人生轨迹“断章取义”出来的判语,说完之后都会接上几句“你这么想是不对的,你得听我的”的暗语。在这场暗语对话中,难听的话属于创造恐怖,让人心生恐惧,只好打消自己的念头,取消行动,乖乖听你的话。看似好听的话则属于捧杀,如果你真的做出了一番事业,别忘了我的“先见之明”,你最好给我输送利益。

对于不信命的人来说,命薄实在是老掉牙的封建迷信。唯物辩证主义才是真。跟随自己的心,描述问题,收集信息,识别情绪,确认信念,建立逻辑,设定场景,理清目标,投入资源,迭代执行,确认结果,复盘验证,案例分析……才是可靠的人生游戏。世事难料,每一天都千变万化,人也随机应变,哪是一两句判语就定死了的。即便定死了,那我也不甘心,我偏要与众不同,我偏要搞出一番动静来,不为证明,不为向世界宣告,只为来这世上走一遭,好好玩上一场真实的人生游戏。

于是宇宙还真是好玩,偏偏就是上面这一类人过的最恣意盎然,神采飞扬,有声有色的。道理很简单,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人都会得到与自己德行相匹配的结果。既然你那么生命力旺盛地追求了,自然就得到了,即使结果有偏差,那么过程也不会偏待你。

这时偏又有人嚼舌头,去跟随自己的心,主动,观察,计划,选择……这些“能耐”也是命里注定有的,正因为命里有这些品质能力,她/他才有某些东西达到现在的层次。再者说,就算你再不信命,再怎么折腾到怎样高的境界,还是有天花板,你这都是在命里画的框框里折腾,你只是折腾到了你命里的上限罢了。

好家伙,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呗。就跟“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废话一样,你成为了,说明你努力了,你不成为,就是你还不够努力。不管一个人再怎样,都是命中注定呗,拿着结果对着过程测量表挑勾呗,不管怎样说,你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哎,跟这类人实在是说不通。因为上限一词其实没错,但不能拿上限去给命运做理由。因为人终究还是动物,脱离不了生物体的限制。所以不管有无命运,上限都是客观存在的。再怎样给命运一词扯皮,也不能拿客观存在当挡箭牌嘛。

言归正传,不管你信命还是不信命,每一天日子都在流过,你总不至于真的坐以待毙等待着“命运的判语”到来吧,你还是会去做你认为应该做或者重要的事情吧。

所以真相很明了了,不管命运是否存在,不管你信不信命,你都会脚踏实地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这一点,其实就够了。其它的,都是语言游戏,笑谈而已,不必当真。倘若你真的相信了他人的鬼话,随波逐流,沉寂被动,傻傻地做了他人的傀儡,那才是被命运抛弃的开始。

2.当人们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时人们在说些什么

好事者爱给人下判语,除了前文中所说的“图你利益”,还有另外一重含义,那就是输出此地的价值观。我们暂且不论此地为何有这种价值观,为何他们要随时随地地输出价值观。此时,我们就只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条俗语进行分析。

这类俗语之所以古今流传,中外有名,那是因为它有一定道理。在真实的世界,确实也可以大致归类人生轨迹。

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并非白纸一张,而是携带着一座信息宝库,出身信息,身体信息,家庭信息,地域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就像基因一样勾勒出人面对世界最基本的样貌。

古代地域隔绝,阶层流动性差,再加上等级压制,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大概率是母辈父辈选择的结果。一代代都这样传承下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无知时没得选,有知时也已经没选的机会,那么自然一切都是定数。人的自我意识被压抑,于是人大概率就是环境的产物。

但如果环境变化,这条俗语还能多大程度上判定多少人的人生呢?当今时代,人们不会局限于一方土地,都在四处流动,生活方式更接近于迁徙。你无法再依托于你的出生信息这一根光柱生存,要想更适应社会,就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光柱。

当一个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柱,圣杯,亦或是图腾,那她/他就逐渐脱离了童年枷锁,脱离了初始条件的限制,也就提升了未来不确定性与可能性发生的几率。

人将不是特定环境的产物,人是综合环境的产物。(请注意,本文中的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于个体来说,个体之外的所有,统称为环境。)

人是过往经历的集合体。当一个人的发展经历足够复杂,你将如何一叶知秋窥探她/他的全貌? 至此,你将不能轻易判断她/他的来处与去处。

至此,如果再拿一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通过人的初始环境,就给人轻易给人下定义,那就真的太自大了。

在我看来,环境与人自身,都不能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百分百的作用,必然是像两个引擎似的牵引着人前行。那些在人身上留存下来的痕迹,是她/他经历的岁月。

形势比人强,环境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向、速度,但人也确实有一些坚守的成分,一些区别于他人独特发展的成分,那就是人的个性所在。

即便是人所处的环境增加了变化的可能性,可人的习惯、性格、气质的变化却需要发自于主体的元认知做底子。倘若元认知出了问题,那人无论是渴望改变还是被迫改变,都将是场腥风血雨。

人究竟能不能改变自身(答案,能)

人能多大程度上改变自我的发展?(答案,…)

嘿,提出这两个问题,就说明我们上道了,终于来到社会科学的经典命题。

3.社会科学的经典命题:结构性差异与主观能动性

铺垫这么多,终于铺垫到人与环境这两个关键词上来。

综合来看,命运发展=环境+人

主体VS结构

主动VS被动

主观能动性VS结构性差异

社会科学的经典命题,就是社会的结构性差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哪一个对人的影响更深?哪一个起的作用最大? 以怎样的作用影响人的发展?……

真实世界足够复杂,复杂到现在该问题也没个定论。既然连社科大牛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也就不多去献丑了。

虽然此问题难以回答,但是常见错误却是确定的,那就是割裂两者,过度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忽视结构,把主体从社会背景抽离出来孤立考察,就很容易滑向唯意志论的陷阱里去。如果忽视主体的能动性,片面强调社会结构,得到的结论同样是灾难。这会把人从社会的主体彻底变成被结构完全固定的提线木偶。

事实上,人被环境塑造,但环境最终也只能由人来改变。社会结构是由处于互相连结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构成,历史进程也只能通过许多人的共同实践来完成。

主体与结构的统一,就在于物质性的、可感知的实践,在于为了共同利益的集体行动,从而实现主体与结构的共同改变。

4.作为时代的一粒沙,我们唯一能把握的也只有自己

好了,说到这里,已经把命运一词解释得差不多了。对于个体来说,对于我们这些时代的一粒沙来说,恐怕没能耐搅动世间风云了,那么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增强主观能动性,就是掌握自己命运的唯一砝码。

我常常思索生命力的源泉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人始终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主观能动性究竟以何解呢?恐怕答案就是主动性吧。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索主动性。

主动选择,主动寻找,主动设定,主动尝试,主动想象,主动沟通,主动追求,主动思考,主动相信,主动影响…………太多了。主动性几乎渗透在生命力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追溯到主动呼吸,主动伸展。

呼——吸——呼——吸——

2022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请赐予我宁静,让我接受改变不了的。请赐予我勇气,让我去改变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够区分以上两者。

你问我何为脚踏实地,何为实事求是? 我想,去探索环境,发现自我,认真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就是答案吧。

星光不问记:宿命论者,无自由。拿命运说事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说,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极其偷懒的行为。下判断什么的实在是太容易了,而真的勇士是绝不会止于所谓命运的安排的,他/她会用实际的行动,脚踏实地地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可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全网知识馆hupandaxue.cn,星光不问赶路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xzbok@126.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